体育特长生从业新闻欲想换种角度去热爱

    一年前,一位即将大学毕业已拿到Offer的学生告诉我,缠绕他四年、夜晚入睡后反复出现的一个梦,再没做过,如释重负。这件事他谁都没有说,只告诉了我,因为只有我理解其中的潜台词:他找到了继续热爱的角度……
    这位学生出生在体育家庭,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也热爱上了体育,而且优异的体育天赋总是让他在同龄人中冲在最前。但父子俩在这件事上似乎有同样的默契:他们不急于开发这部分潜力,只是作为一种特长伴随儿子成长。时间很快来到了高二,升学压力加之山东严苛的分数线,让他们不约而同选择用体育作为“跳板”。于是高中后两年,教室、田径场充斥着生活的全部。
    两年的努力、双倍的汗水、“两点一线”的生活,终于换来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填写就读专业一栏时,这学生的笔犹豫了:拥有专业选择权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因为过去单调、专一的生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名称时而变得不知所措。身边的高水平运动员大都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因为或许就业不愁。但最后,他选择了新闻专业,看似是因为该校的新闻专业排名全国前列,实际上当他看到杨影、周雅菲等体坛名将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后,自己也有一份奢望。
    进入大学后,他只代表学校参加了当年的省大运会后便选择退队。当热爱变为习惯、当习惯已融入生活,一切都显得那么不舍——看到自己QQ名称:帅先冲线;看到行李箱的锁码:107(10秒7),很多回忆便会一下把你抓回曾经。于是便有了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个反复出现的梦:总是梦到自己又回到高中,在田径场奔跑努力,在各地考学奔波的时光。梦醒之后,他体会到的滋味不仅仅是当时艰辛、困苦,更多是一种眷恋,眷恋着自己曾热爱的东西现已无处安放。
    大学四年的新闻学习生活,给了他很多实习、采访的机会,特别是在采访体育比赛时,那种亲切感、熟悉感仿佛又回到面前。他曾在一篇手记中写道:“田径场就像我的恋人一样,对她的爱始终未减,从未远离。”所以毕业前夕,他选择《中国体育报》作为目标单位。他还记得在面试现场的一句表白:“我曾练过两年田径,并且热爱体育,学习新闻后,我一直希望体育在我身上能‘换种角度去热爱’,而体育记者就是我最期待的‘那个角度’。”
    非常幸运,他留了下来,现在已是一名工作一年的体育记者。回首过往,觉得自己虽曾有过兜兜转转、彷徨徘徊的经历,但他始终坚持着最初的梦想,始终记得热爱的方向。
    ……
    这个主人公就是我。

大侠(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生、体育特长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