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春游——校长头上的“堰塞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的头上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春游。因为社会环境和道路安全问题,导致了偶尔的春游事故,校方于是便立马叫停突发险情勘比堰塞湖的春游。
    我们知道,堰塞湖对下游的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其形成是由于地质灾害使得岩石堵截河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会倾泻而下,形成洪灾,对下游的村庄、生产设施构成极大危险。解决的方法首先要把危险因素排除,即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逐步降低堰塞湖水位,以免突发山洪造成大的次生灾害。
    我们看到,解决堰塞湖问题首先要针对危险因素,即排除堵塞河道的岩石。实在紧急得来不及处理,马上有大的降水来临,只能退而求其次,赶紧疏散下游的村民。而春游的不安全问题主要由社会秩序、交通参与者及安全设施构成,教育部门似乎不能也无力立即对其进行整改,只能“出下策”拿下游的学生“开刀”——取消一切与春游相关的活动。
    日前,某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做好全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教育局、各高校、省属中职、厅直各学校严格执行,防止发生学生伤亡事故。通知还特别要求严禁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踩青郊游等活动,对违反规定擅自组织春游等集体活动的学校,要予以严肃查处;对不重视安全工作而发生伤亡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先进,学校领导不得晋职、晋级,并执行责任追究制。
    面对如此规定,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忍气吞声”。就如我们记者采访到的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实验中学程司权不无遗憾地说:“我们还是很想去春游的,哪怕是‘室内游’也好,其实更渴望户外活动,而且希望这种校外的活动越多越好,天天抱着书本,都快读傻了。”
    其实我们的教师甚而校长心里也都明白,春游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深层次的还有团队意识培养、身体素质锻炼、磨炼意志、加深友谊、释放压力放飞心情、热爱自然等作用。国外的学校也相当重视学生春游,定期组织,并把它当作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手段,而且也得到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
    要解决春游的安全问题,我们的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责任。政府应该对春游景点、道路安全、交通工具进行统一安排、仔细检查、认真落实;学校对于学生的每一次户外活动都要精心准备,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掌握相关的安全技巧;家长应在理解支持的基础上配合学校的活动;社会应该对学校的活动给予更大的宽容和支持,鼓励学校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时,更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马艺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