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3年体博会——变革与挑战

    5月30日,北京。首届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现场。
    “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大难题。”央视体育主持人张斌向台上几位业界大佬提问。
    “好消息就是我们库存处理差不多了!难题就是企业怎么走出去。”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回答,引发场内阵阵掌声。
    当天在会上披露的《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年增加值预计达到1936亿元,同比增长9.73%,但运动服装、运动鞋下滑较为明显。有业内人士估计,包括李宁、安踏、匹克、特步、361度在内的六大品牌去年库存合计高达33.27亿元。
    “库存处理差不多了”当然是利好消息。因为高库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渠道效率、盈利能力及业绩表现。高库存是怎么形成的?安踏副总裁张涛的表述很直白:过去,行业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只要做就能赚钱;现在,内外环境变了。
    怎么个变法?
    首先,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消费者是可以一批批满足的。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消费者需要一个个被满足。”京东商城运动户外部经理李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在德国,网上购物的增长量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30%左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在线上消费。这对传统的销售渠道是一大冲击。”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夫尔的这一看法在中国同行中得到印证。据李晶介绍,2011年京东运动户外部成立当年,销售额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0亿元。
    其次,生产成本上涨。“过去员工工资1000元涨到1500元用了5年,而由1500元涨到2000元只用了5个月。店铺租金增长迅猛,2012年三季度,北京购物中心每月租金约为每平方米670元,第四季度就升到了900元。”
    最后,同业竞争加剧。阿迪达斯早已将低端品牌neo铺向国内二、三线城市。现在又有消息说,耐克计划在国内开设四五十家以大幅折扣销售过季产品的工厂店,以此来拼抢、挤压国内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地盘。
    未来前景暗淡吗?丁世忠并不这样看,“在欧美,耐克、阿达迪斯占当地市场份额一半还多。而在中国,国内品牌占据大半江山、行业的主导地位仍在。在欧美发达地区,人均3双运动鞋,国内粤闽地区人均1至2双,内陆、中西部不到0.5双。市场空间相当大。”
    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甚至预言:经历盘整的国内体育用品业会在2015年迎来转折点,那时“90后”将成为市场消费主力。还有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不约而至……
    “但无论什么时候,与消费者真正有粘合度的还是产品。中国企业撕掉了商标,产品就不知道是谁家的了。”杨大筠认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到国内品牌的溢价能力。
    应对之策就是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在论坛会上亮出了宝贝——爱动家庭健身馆。“有了它,你在哪里都可以运动。不仅你,全家都可以。”据他介绍,泰山有一千人的科研队伍,而在深圳、参与爱动项目研发的就有300多人。
    特步老总丁水波感叹:这些年坚持差异化营销,成功地树立起时尚运动品牌形象。
    在北海卖帐篷起家的盛发强,一路艰辛探索。与夫人王静一起创立的“探路者”2009年上市,2012年迎来净利润增幅58.9%的高增长。
    “中国体育用品业以前遍地是黄金。现在黄金还是很多,只不过都埋在地下。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找到它。”20年前到北京卖鞋、“卖”出了大生意的丁世忠这样说。

(周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