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足主帅卡马乔——卡马乔“卡”在“卡14条”上

    如果一个结巴居高临下指责别人表达不流畅,会是如何效果?
    这很像那句成语——“乌鸦笑猪黑”。但那个结巴是唱着歌、或用邮件谈表达的,你一时无法发现他的问题。不像乌鸦,在说猪黑之前,谁都知道它比猪还黑。
    有多少人还记得“卡14条”?卡马乔自己还记得吗?
    那时卡马乔到中国才两个多月、刚率队葬送了国足巴西世界杯预选赛的前程。他致信中国足协,谈他发现中国队的“14条问题”。
    “卡14条”中至少3条是队员间不交流、不团结的,这也是“卡14条”的核心。其中,卡马乔专门在阳台上观察到的“队员都是单个(从宾馆)出来,而欧美球员都是几个人一起说着话出来”,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认为找到了中国足球死穴。其它几条如,“没责任感”,“没核心、没领袖”,“不善于传球给位置更有利的队友”,“战术意识淡漠”,“训练与比赛差距大”,“对胜负无所谓”……实际上都与队员缺乏交流、信任有关。韦迪还曾专门在有关会议上,号召学习“卡14条”。
    这当然是中国足球、甚至中国人上千年来没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那个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一个父亲临终时用一把筷子教育几个孩子要团结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还有那个南美草原上,一大堆蚂蚁抱成团穿过烈火、越过湖水,外层蚂蚁被淹死、烧死,都无法阻挡它们抱团到达安全彼岸的动人故事。但看到远比做到容易,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还有千里之遥。
    在卡马乔之前,执教国足的外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前东欧“打成一片型”,如米卢、杜伊。米卢通过与队员嬉戏、玩网式足球、游泳等方式,对球队有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另一类属西欧“保持距离型”,如霍顿。据说,霍顿更愿在上海集训,如此每天训练完他可赶回市区住处的花园喝咖啡。此类教练想象队员已在俱乐部打好基础,他只需临时制定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战术。率国奥栽在阿曼脚下的老布亦属此类,平时几乎见不着,只想着比赛几天内点石成金。但中国球员并非来自五大联赛,你不督促、不直接深入了解,连人都认不全,何谈取胜?
    卡马乔当属“保持距离型”,而且属训练比赛完“下班就回家”,不是回北京公寓、就是回西班牙那种。他的团队4—5个人,近两年只有一个翻译,他想与队员、媒体交流,如何交流?国足与北京现代员工互动,我好不容易找来翻译,问他对荷兰要进球、还是少丢球,回答却是,“今天不回答足球问题”。战荷兰他想换刘健,刘健却没在18人大名单上绝非偶然。当初中国足协请卡马乔来,本想他执教国足之余,兼顾问国青、青少年足球等全面问题,但他与国足队员间交流都有巨大障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卡14条”之后,卡马乔都在北京、西班牙家中闭门造车的做了些什么,去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伊始,卡马乔率队回西班牙拉练、提前一个月备战亚洲杯预选赛时,也许还有人对他解决“卡14条”抱有些许希望?但客场输沙特、长沙主场雨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靠于大宝进球险胜,国足暴露出成堆的问题,“卡14条”已成一地鸡毛。及合肥1比5被以90后球员为主的泰国队羞辱,很多想起“卡14条”的人才意识到,造成“卡14条”的根源除了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文化陋习外、还有卡马乔本人,他就是那个“说别人表达不流畅的结巴”。
    卡马乔曾是世界足坛著名的钢铁后卫,有着最坚强的意志和宁折不弯的性格,也曾有执教世界上最优秀的俱乐部和国家队的资历,否则中国足球也不会千里迢迢花巨资请他来。但性格中孤僻、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的缺陷,却成了他率中国队取得更好成绩的障碍。他到中国两个月发现了“卡14条”,但两年后也彻底暴露了其自身缺陷的“XX条”,这“XX条”甚至可很好解释他此前执教生涯为什么一直没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卡马乔“卡”在了他自己的“卡14条”上。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