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亚杯——如何给国足打分

    东亚杯第二名,成绩说得过去。但如何给现在这支国足打分却是个难题。三场比赛一胜两平,纸面上看已经足够好,舆论又是一边倒的喝彩,这时候要想保持理性和客观,多少有些不合事宜。但中国足球现在缺少的更多还是客观和理性,如何从表象中看到本质,如何保持冷静不浮躁,的确需要更高的修炼才行。
    从过去崇尚其他球队的技战术,到如今只求能踢出精神,这种境界上的衰落也能反映出足球的现状。而对于一支球队的评估,似乎也只是看球员们在比赛中是不是百分百的投入,是不是在玩命儿的飞奔,而不是打出多少技术含量和内容,有多少实战中像样的过程。更不去思考比赛的性质和对手的实力,而一味地沉湎于精神胜利,参照物仅限于一场与泰国队的1比5的比赛。这并不是足球应该有的境界,也不是现在需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的中国足球所应有的心态。
    日本队的夺冠,说明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并不限于打出什么样的精神。一个二队或者三队的阵容,打出一队一样的内容和过程,这才是一支强队所真正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只要求打出什么精神。相反,对任何比赛,对任何对手,不管是主力还是替补出战,始终如一体现一种战术风格和战术纪律,始终如一地按照竞赛的要求去完成比赛,这是对一名球员,或者说一支队伍最基本的要求。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却成了我们国字号每次比赛的最大收获,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奢求,这其实并不是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东亚杯的比赛,对于四支球队来说,都应该是练兵和试阵的机会,日韩澳如此,中国队也应该同样如此。当然,并不是说不对成绩有要求。但不能把成绩看得过重,也不能无理性地炒作各种“收获”,更不需要对比前任而渲染各种“回归”和不同。卡马乔作为主帅有他的问题,但并不应该将责任全部归于他一个人,认为换成本土教练就解决了一切矛盾。他的经历顶多与过往的杜伊、福拉多、克劳琛和伊丽莎白一样,成为中国足球不敢正视自己和逃避责任的牺牲品。对于这些外教,从最初的众星捧月,到后来的冷眼旁观,再到最后一拍两散,几乎都重复着同一个套路,让人看不到任何的新意。难道真的是这些外教们没能力,还是他们都输给了中国足球的原罪?
    日本足球水平已经接近世界二流,他们仍旧不敢自命不凡寄望于本土教练,他们仍旧希望能够从扎切罗尼这样的外教身上汲取营养。而我们则从未承认过与日韩足球的差距,也就更不屑于当一名学生,老老实实地低调一把,仍旧一味地想从本就落后的足球理念、足球认知和足球境界中挖出一个“高”字来。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需要的是大局观和理性和职业态度,是从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相反。在足球越来越受各方面关注的今天,足球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们,需要的就是一份理性、是求真的态度。
    三场东亚杯比赛,国足都没有显示出技高一筹的水平,即便是被称为很“巴萨”的第三场,面对的对手也是澳大利亚二队中没有上过场的替补,打出这样的水平是理所当然。近两年的亚冠中,中超对澳超基本是占上风的,而且国足现有球员当中并不乏技术能力超过澳超球员的,这样的比赛本该就没有悬念,但偏偏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许多球迷动了感情,似乎赶走了“祸害”卡马乔,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也有出色的教练”。
    多少年了,一切都没变。世界足球天翻地覆地前进,我们还在打着“足球不过如此”的小算盘,相信着旧式的足球思维和理念能够“救人于水火”。直直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孟洪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