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暑期游泳——泳池免费彰显民生关怀

    夏日炎炎,热浪滚滚。如此天气条件下如何强身健体?对许多人而言,游泳无疑是最佳选择方式之一。“夏练三伏”之说恐来源于此。据说水的散热能力是空气的16倍,等于说如果你体内的热量在空气中需要16分钟散发,而在水中仅需要1分钟。游泳是一个很好的消暑方式。如果地处江河湖海,人们自然有更为便捷的选择余地,倘身处内陆地区,游泳池则是不二的选择。而如何保障暑期广大中小学生们的游泳便利,尤其是保障他们的游泳安全,近年来已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课题。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推出暑期泳池免费服务项目,比如深圳、南京等地推出过免费水上夏令营等,尤其还有一些高温“火炉”地区。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武汉市近几年已连续推出暑期针对中小学生泳池免费服务举措,其日前也已对外公布,今年将继续为中小学生提供暑期游泳免费服务,据记者了解,武汉市今年更加细化了这一举措。比如在最热的一段暑期内,武汉市中小学生可以凭《中小学生手册》等有效证件,在家长陪护下免费在定点的游泳场所游泳。实际上,这一惠民举措,武汉市已经实行了五年之久。在过去五年中,武汉市平均每年有30多万人次享受了这种免费游泳服务。
    可以想见武汉三镇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可以想见这一惠民举措带来的健身效应。
    当然,武汉市的这一做法是政府财政补贴的结果,现在流行说法是政府购买服务。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人群,积极地进行公益惠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的常态化、均等化、大众化。健国民,惠百姓。方法多样,各显其能。比如本报曾报道过的“长沙模式”——长沙市近年努力推动政府购买游泳服务,在暑期向城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另外免费开放的还包括固定的篮球馆和羽毛球馆等,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践行全民健身公益服务,一直是上至国务院下到各级人民政府反复强调的事情,不仅有各种全民健身法规保健护航,也有各级政府持续的公益投入,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均衡,富裕地区和相对贫困地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也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人们享有的体育资源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如何进一步构建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保护弱势群体享有最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仍然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之一。
    据悉,武汉市暑期泳池免费游泳政策性投入300多万元,平摊下来平均每人次补贴约10元左右,因此而言,有条件的地区不妨积极效仿武汉等地的做法。所谓公益本身就是尽可能实现可能实现的目标值,从而带来改善,让更多人理解并行动起来带来更大的改善。如果条件还不太成熟的地区,其实也可以深挖潜力,比如边远的乡镇农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建设简易或天然的游泳场所,比如可以采用政企合作等模式,倘若免费游泳能覆盖到更多地区,无疑也将有效减少学生溺亡事故的发生。正所谓泳池虽小,民生系之!

(潘恩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