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足球——我所认识的郭家明
在东亚杯中澳之战中国队的教练席上,郭家明端坐其间。
凡是了解中国足球“5·19”那段历史的人对郭家明不会陌生,他是1985年在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中以2比1战胜中国队的那支中国香港队的主教练。
如今,看到郭家明坐在中国队的教练席上,人们不禁感叹时光流转,沧桑巨变。
28年前,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人们想不通中国队为什么会被中国香港队击败——怎么自己人反倒打败了自己人——于是对郭家明以及他统率的球队“恨之入骨”,认为是他们阻拦了中国足球的世界杯之路,及至1987年5月20日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翻身(凭借唐尧东的头球破门,中国队1比0胜中国香港队),中国足球始终被阴霾笼罩。
那时候,球迷对郭家明没有任何好感,觉得此人极其“阴险”。然而,当我真正接触郭家明后,方觉其中有许多误解。
第一次接触郭家明是1995年7月初在秦皇岛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当时我在中国足球学校刚刚采访完从巴西回国休整的健力宝青年队,他作为特邀专家,也在“追踪”健力宝青年队。火车上,我俩相对而坐。
郭家明得知我是记者后首先打破了沉默,“在香港,我要是带队赢了球,媒体就会把我捧上天;可输了球,就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看来咱们俩是冤家路窄啊!”郭家明诙谐的话语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那时他似乎已不再是1985年在工体赢球后掩面而泣的得胜者,更像一位普通旅客。
由于在旅途上,我们只是随便聊天,没有更多地涉及足球的话题。到北京站后,我们挥手道别,尽管后来偶尔看到有关他的信息,但未承想再次见面已是16年后。
2011年5月,为作一篇有关“5·19”的回顾文章,我采访了郭家明,那时他正在担任中国足协技术主任。
刚一见面,我们便一起回忆起16年前在火车上的情形,郭家明说:“是从秦皇岛回北京……”当我把一张打印的“5·19”时他喜极而泣的照片交到他手上时,郭家明颇感意外,“这张照片我见过,很多年了!”
“5·19”虽是中国足球的滑铁卢,但却是郭家明的巅峰之作,当我把问题一一提出后,他的回答出乎意料,让我了解到一个全然不同的“5·19”——
问:上半场双方打成1比1,你怎么评估当时的情况?
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往往不会像事先预计得那样进展。上半时,我们利用任意球由张志德先进一球。当时,我反而害怕了。后面还有那么长时间,在那个时候就“激怒”中国队,他们肯定会疯狂反攻,时间一长,我们的体力会下降,根本顶不住的。好在中国队很快由李辉扳平了比分,比赛节奏于是又慢了下来。中场前,我们还有一个球没打进,如果进了,后面的比赛就不好说了。
问:那场比赛,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你如何考虑?
答:中国队当时把广东队的王惠良调入队中,因为他在广东队与香港队的比赛中总有好的表现。王惠良对我们的确有威胁,但我当时想,他在广东队是大哥,队员都围着他转,可在中国队算什么?谁给他传球?人家在一起练了两三年,他才去了几个星期,能有多大作用?
……
一名非常机智的教练员,那次采访后,我对郭家明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觉得他“小诸葛”的绰号绝非虚名。
郭家明此次再度出现在中国足球最前沿已充分表明他具有的智慧与才华,若能更充分地体现,无疑是中国足球的幸运。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