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足球——“海外踢球”须着眼未来

    张稀哲因在中超联赛北京国安同广州富力一役中上演“帽子戏法”以及近一阶段的不错表现而被媒体呼吁将其送到海外踢球。除张稀哲外,武磊、孙可等人也在其列。
    究竟该不该送这些后起之秀赴海外踢球已无须讨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里置身高水平的足球氛围中,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如果再加上个人努力、机会青睐等因素,相比国内,其足球技艺必会有大的长进。
    不过,寄望几个仅有意向赴海外打拼的球员在三两年内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并不现实,即便今后他们的个体能力有突飞猛进的进展,也无法形成集团优势,面对日本、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队时,难言会有标志性胜利。
    日本足球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已有球员赴海外留学。为日本队摘得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足球比赛铜牌的头号球星釜本邦茂曾在联邦德国萨尔布吕肯队效力。70年代后期,奥寺康彦加盟科隆队,不仅参加过德甲联赛,而且还在欧洲冠军杯半决赛中进过球。尽管个体表现非常突出,但日本足球在昙花一现后,仍然徘徊在低水平,釜本邦茂、奥寺康彦没能从本质上带动日本足球整体实力的提升。
    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日本队首次进军世界杯后,以三浦知良为代表的一批球员又陆续踏上海外踢球之路。虽然在三浦知良之后,中田英寿、稻本润一、小野伸二、中村俊辅、高原直泰等已在亚洲足坛声名鹊起,但日本足球依然没能迎来真正的脱胎换骨。
    日本足球的质变发生在当下,究其原因,该国球员赴海外踢球的集团优势已经完全显现,有40人左右的海外兵团活跃在欧洲,以香川真司、长友佑都、内田笃人、矢野贵章、本田圭佑为代表的日本球员,其位置覆盖前、中、后三线,足迹遍布意甲、德甲、英超和俄超等欧洲重要联赛。此外,年轻的宇佐美贵史、宫市亮也分别为欧洲豪门网罗……
    尽管在1998年前后,以范志毅、杨晨、孙继海、李金羽为代表的中国球员掀起了一次赴欧洲踢球的浪潮,但在此后十几年间,总是处于零零星星的状态,欧洲各俱乐部对中国球员的认知也是处于断断续续中,时至今日,还是不能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海外兵团。从这个角度讲,就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张稀哲等人能够进入某个欧洲俱乐部效力,他们的作用也是为今后的中国足球铺路,因此必须具有牺牲精神。
    日本的成功经验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过去十几年对中国球员赴欧洲踢球的运作过程中,操作者往往考虑的是某个球员,没能从整体的高度认识海外留学对中国足球的帮助,到头来,球员自身表现的好坏时常与中国足球割裂,一旦返回国家队效力,作用也不能充分显现。
    如果此次张稀哲等球员有赴欧洲踢球的可能,操作者还应当考虑得更长远一些,要让这批球员的牺牲与铺路换得中国足球的一个美好的未来。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