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超保级之战——无巧不成“输”?

    天津泰达中超补赛客场1比4输给青岛中能,有意无意地拉了“兄弟”一把,使在保级边缘挣扎的中能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于是质疑本场比赛为“默契球”的声音此起彼伏。
    将青津之战定性为“默契球”只是对该比赛存有疑问的人的主观猜想,缺乏有力的证据作为支撑,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另一种“默契”——因为天津泰达队此前接连战胜上赛季中超前五名球队,所以按照这一逻辑推理,泰达战胜中能更为顺理成章(至少不能输给对方),从而想当然地“剥夺”了泰达队输球的权利。另外,在那些认定青津之战为“默契球”的人们的想法中,即使泰达队在客场输给中能,也不会输得那样奇奇怪怪,毕竟同一支球队近期的表现反差过大。
    当然,青津之战疑窦丛生并非没有道理,倘若此役的结果出现在赛季初的三轮比赛过后,而不是赛季末的三轮比赛之前,想必没人会追究,可它恰恰发生在诸多球队为保住中超席位而全力以赴的敏感时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让人浮想联翩。
    足球比赛中,技术层面的失误大多能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释,而且意外结果比比皆是,即便对某场比赛有所猜测,激烈的态度也仅限于道德层面。
    1982年世界杯亚大区决赛最后一场比赛,新西兰队客场挑战沙特队。在两队首回合交锋中,新西兰队主场2比2被对方逼平。此役,只要沙特队不净负对手5球,中国队即可进军西班牙。比赛上半时,两队战成0比0,一切都看似那么正常。然而,下半时开场后风云突变,沙特队与之前相比判若两队,接连被新西兰队不多不少地打进了5个球,最终中国队不得不与新西兰队进行附加赛……
    那场比赛究竟是不是“默契球”至今没有答案,但事情就是那样巧合,让人哑口无言。时任中国队主教练苏永舜时隔多年依然为那次比赛耿耿于怀,但“天算不如人算”!
    类似的事情无论中国足坛还是国际足坛时有发生,也许我们将其视为“意外”更能让自己接受,因为这中间人为的因素会少得多。
    1997年夏天,上海申花队在工体1比9惨败于北京国安,没有人认为那是“默契球”,在欢欣鼓舞的北京球迷眼中,那成了他们可以永久炫耀的资本;而垂头丧气的上海球迷则把它定位为难以抹去的耻辱——因为结果来得太突然,直到现在仍让人感觉意外。
    同样,我们更愿意相信天津泰达经历了一场意外,在连续击倒上赛季中超前五名球队后,保级已无大碍,球队上下得意洋洋,骄傲自满情绪滋生,对青岛中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劲儿估计不足,最后导致兵败。
    如同“默契球”一样,这也只是推理,至于事实怎样,想必只有当事者最清楚。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