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青男足——切勿放任“国青心态”
何为“国青心态”?自然是如青年人般要么偏左,要么偏右的心态。之前记者采访前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金正民的时候,就曾和他就“国青心态”一事有过沟通,双方都认为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要么棒杀、要么捧杀的心态绝对是不可取的,但偏偏这种“忽左忽右”的“国青心态”正是目前媒体、外界的主流。
新一届中国国青队主要由1995出生的球员组成,在之前的秦皇岛邀请赛上,由黎兵挂帅的这支球队表现不俗:首战就3比1轻取欧洲劲旅克罗地亚,次战又在与超级劲旅墨西哥队的比赛中不落下风,和对手1比1战平,虽然最后一场比赛输给了老对手韩国队,但考虑到去年里克林克治下的国青曾在这项邀请赛中仅仅只取得2平1负的成绩,其中还包括一场对阵墨西哥队1比5的溃败,如今的成绩已经很令人满意了;而在10月8日的亚青赛预选赛上,国青队更是3比1完胜马来西亚队。一时间,媒体又是一顿聒噪,甚至言之凿凿地宣称,1995年出生的球员水平上已经全面超越1991年出生的U22国家队球员。
诡异的是,同样是这支球队,之前却屡屡身陷“被质疑”的漩涡:今年3月,国青曾前往意大利参加一项邀请赛,其间曾击败过了诸如罗马尼亚队、英格兰队等在内的知名球队,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但某些媒体却执著于比赛的性质不放,认为国青参加的比赛“含金量”不足,亚军不足为喜,甚至还和中国足协在微博上进行了“论战”;而在7月底的“潍坊杯”上,国青更是因为战绩不佳,被批得一文不值,甚至被扣上了“历史最差”的帽子。
忽左忽右、棒杀、捧杀、再棒杀、再捧杀……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外界对待中国青少年球队的传统和惯性——想象以往的“白金一代”、“超白金一代”是如何被塑造出来,又如何被生生定性为“白给一代”、“潮白金一代”就可见一斑;如今的中国青少年球队,自然没有了被“大肆捧杀”的资本,但任何一点成绩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他们在媒体的笔下被左右得心跳加速、心跳骤停。
对于媒体“博眼球”的做法,我们自然没有理由苛责,毕竟在如今的时代,平淡就意味着落伍甚至死亡。但对于青少年足球,尤其是我们自己的青少年足球,这种摇摆不定的“国青心态”却是十分不可取的,甚至就连国青主帅黎兵都说,媒体偏激的言论很有可能影响球员的发挥。他本人之所以在“意大利事件”上据理力争,也是希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好的舆论环境、成长环境。
我们的国青总会成长,成为国奥、成为国家队,但媒体、球迷同样也需要成长,不能放任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国青心态”。我们总在说,中国足球的进步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现在,真的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