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足球——冷对“翻脸不认人”
由傅博统领的中国男足在雅加达没能取得预计中对印尼队的胜利,媒体及球迷流露出的失落情绪随之蔓延。同几个月前征战东亚杯赛时对中国队的评价相比,大有“翻脸不认人”的意味。
显然,中印之战的结果与赛前媒体及球迷的预期形成了反差,从整个比赛过程看,中国队也的确应该在客场取得胜利。可是,结果与过程往往是两回事,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当一个对中国队不算有利的结果出现后,作为媒体及球迷究竟是该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悲观失望,还是应客观理智地剖析得失?相关道理,成熟的人都非常清楚,可在对是非曲直要作出准确判断的关键时刻,一部分人的选择就会显得比较幼稚。
客场被印尼队逼平,使中国队目前在亚预赛中的小组积分比原计划减少2分,由于此后还要同沙特、伊拉克等强队交锋,出线难度进一步加大。
“难”是否等于现在就已宣判中国队被淘汰?想必不会有人在比赛未进行前就自行缴械投降吧!既然如此,又怎能主观地断定中国队未来就没有生机呢?印尼队可以同中国队战成1比1,中国队难道不可能战胜沙特、伊拉克吗?
在东亚杯赛中,中国队在落后两球的被动情况下最终与日本队3比3握手言和,而后又平韩国、胜澳大利亚。虽然有舆论认为中国队一旦参加洲际以上正式比赛,心理脆弱的问题就会暴露,但一支球队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即便中国队在同印尼队的比赛中有所不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全盘否定不可能使中国足球迎来所谓的“凤凰涅槃”。
傅博主政中国男足还不足4个月,球队集中训练、比赛的时间恐怕未超过4周,但他倡导的战术理念已逐步得到贯彻,尽管队员在比赛中尚未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大致轮廓已基本呈现,今后需要继续精心打磨。对于一支正处在转型和发展中的队伍,比赛中暴露一些问题并不是坏事,况且仅就亚预赛来说,中国队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可以回旋的余地,为什么要垂头丧气?
在教育领域,人们已逐渐认可“孩子都是夸奖大的”这一观点,并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有意识对孩子采取鼓励,就算出现问题,也会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提出,而不是生硬地否定。成长中的中国男足同样是个孩子,媒体及球迷虽时常恨铁不成钢,但完全可以变换一个角度帮其指出,假如都是一边倒的负面情绪,中国队还能健康成长吗?
在中国男足和中国足球的成长中,媒体和球迷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赢球兴高采烈、输球指桑骂槐,这是小孩子的反应,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没有从更深远的层面考虑其发展,这是青涩与不成熟,有什么资格伴随中国足球共同进步?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