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少年体育——冷却中凸显“沸腾”

    多年以来,青少年体质下降一直令人忧虑。近日,北京市2013年中考体检总结会上显示的一组数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心——今年中考生体检合格率仅有17%,其中视力低下是体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区县中考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都在60%以上。
    有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责任探讨已久,“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措施也早就实施,可为什么好的效果迟迟不能显现,甚至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最近互联网上热传“当妈新标准”——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提得了行李,找得了景点,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孩子烦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恋——或许从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不难发现,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服务型母亲,这相比过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难度递增不止十倍。剖析“当妈新标准”,它从侧面折射出诸多父母当前的处境和窘境——虽然为子女甘当铺路石无怨无悔,可一旦孩子被伺候习惯,惰性便成为其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同舒适相比,需要付出汗水与艰辛的体育运动自然会被抛弃。
    青少年体质下降与体育大面积遇冷是长期以来观念的错位,家长寄望孩子今后能出人头地,但忽视了身体健康的本质,进而为“悲剧”埋下了隐患。
    强身健体的道理和意义人人都懂,可同竞争激烈的社会接轨之际,绝大多数父母又不得不沦为现实的俘虏。
    当然,在青少年体育冷却的氛围中,也存在着某种“沸腾”——
    近日,包括北京大学等各大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相继发布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新一轮体育特长生进入高校的竞争即将开始。
    为高水平运动员开辟高考“绿色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激励中小学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但投机取巧者却想借此浑水摸鱼。上月中旬,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第11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作报告时透露,2012年四川大学拟录取的几名高水平运动员被发现其一级运动员证书作假,取消其录取资格。与之相比,还有一部分人打起“体育特长生”的主意,以骗取高考加分。
    平时横眉冷对体育,高考来临之前却“热衷追捧”,以至于不择手段借体育之名获取不当利益,这不但是对体育的亵渎,更是人格的沦落。这种事关体育的“沸腾”只会激起反作用。
    体育是真实的呈现,只要付出,必有回报。青少年体质的提高有赖于对体育的升温,而想利用体育滥竽充数,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淘汰。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