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3欧冠小组赛——“21比9”是个伪命题

    本赛季欧冠小组赛结束后,被谈论最多的就是四支英超球队在和同小组的德甲球队的直接对话中取得了“21比9”的所谓胜利……一时间,“英超还是世界第二联赛(在欧足联联赛积分榜上,英超还落后西甲排名第二)”、“德甲尚落后英超一大截”的说法不胫而走,俨然一副宛若1966年英格兰国家队首夺世界杯冠军的浩荡气象。
    但实际上,“21比9”不过只是英超拥趸们的心虚表现,一再强化英超球队在小组赛球队对德甲球队的所谓优势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在“出线为王”的欧冠小组赛,德甲“9比21”惨败于英超脚下的四支球队并没有一支掉队,其中拜仁、多特蒙德还分别力压曼城、阿森纳取得了小组第一,勒沃库森、沙尔克04也紧跟曼联、切尔西的脚步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如此成绩就说明在和英超球队的欧冠小组赛竞争中,德甲球队并不落下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英超球队取得了对阵德甲的“21比9”的优势,为什么在小组赛积分榜上没有全面占优?还是说明除了对阵德甲球队,在和本小组其他“准强队”的较量中,英超球队的发挥远不及德甲球队稳定,像切尔西就曾败在巴塞尔的脚下,而“不被切尔西放在眼里”的沙尔克04则两胜瑞士球队;曼联也曾被皇家社会0比0逼平,同小组的勒沃库森则在与皇家社会两场“必须要取胜”的较量中取得全胜。
    稳定的发挥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德甲联赛较之英超以及“欧洲五大联赛”中的其他联赛,都显得更为健康、更有持续性。
    一个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根据德甲今年年初公布的财务报表,2011—2012赛季德甲整体收入20.81亿欧元,虽然不及英超的26.6亿欧元,但要知道,德甲球队的数量本身就比拥有20支球队的英超少2支,而且在“盈利俱乐部”数量上,德甲也高达14支,远超过英超的8支以及欧洲五大联赛平均数的9支。
    如此数字的取得,得益于德甲联赛的整体发展思路:相比于西甲、英超一再强调豪门作用的“精英模式”,德甲联赛的经营手段更像“大锅饭”,无论是拜仁、多特蒙德还是美因茨、纽伦堡,都能从电视转播收入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这就保证了所有德甲球队都有较为稳定的经营前提和环境;另外对于大牌球员的态度,德甲也不像英超球队那样激进,直到前几年,德甲还有对“球员顶薪”的限制,这几年虽然放开,但也绝对不会出现诸如鲁尼、兰帕德这样的超高工资;更为重要的,德甲的本土化一直是欧洲五大联赛最好的,源源不断的本土年轻球员不但为俱乐部的进步注入了动力,也大大压缩了德甲球队的经营成本。
    相比于德甲,英超就走了另一种极端,前几年的英超和现在的法甲说白了只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盲目投资,来自中东的“热钱”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一支球队、一国联赛的关注度,但对于球队、联赛的整体发展确实没有太多好处的,别的且不说,单说买来的大量明星就有可能挤压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一旦“土豪俱乐部”的资金链断裂,明星们出走,俱乐部自身的“造血机制”并不足以应对球队在位置、心理上的真空。相对来说,法国还要好一些,毕竟除法甲之外的欧洲五大联赛中,有大量俱乐部愿意使用法国球员,这至少能保证法国拥有一支还算有竞争力的国家队,但自视甚高的英格兰球员却很少受到非英格兰俱乐部的青睐,这也就是为何英超火爆异常英格兰国家队却举步维艰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能说英格兰国家队成绩不如德国国家队就是英超不如德甲,只是相比于只从某一年度的欧冠小组赛战绩就断言“英超压制德甲”还为时尚早。评价一国联赛成功与否的标准绝不仅仅是战绩,只有当我们将眼光放长一些、放远一些,才有可能得到更加客观、公正的答案。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