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爱上并掌握一门健身技能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后,总要约上同事打几盘乒乓球出出汗。乒乓球这项活动也算得上是技术活儿,从事者如果没有一点基础,很难从频繁的失误中获得快乐,那么乒乓球健身就很难坚持下去;而踏入职场之后的时间紧张,也使得很多人懒得再从乒乓球的基础学起。所以,我从小学时期通过体育课就打下的乒乓球技术基础,为我成年以后的持久锻炼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体育课每个有过学校经历的学生应该都上过,但上课的效果如何?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十多年的体育课上下来,仍然没能掌握一门健身技能。大家知道,熟练掌握一项健身技能是保持对健身浓厚兴趣的重要条件。而我们学校的体育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保持健康的习惯,还要使学生掌握一门“能拿得出手”的健身技能,这样,终身锻炼的习惯才有可能坚持下来。
    面对这种现状,上海在17所高中启动了以高中体育专项化为引领的体育教学改革试点,“这项改革试图把体育课从学生应付,变成真正喜欢,”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说。据统计,17所试点学校共设置20个专项,100个项次,编设了310个专项教学班。各班按兴趣组合,按层次编班,实行20-30人的小班化教学。较为集中的专项依次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等8个项目。
    这样的改革真正提起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致。比如有的学生想打羽毛球,过去只能偶尔在体育课上挤出一小部分时间,在操场上就地打球,而现在可以用上标准球场,花整整两节课打个痛快,还有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学生们反映“这样的体育课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据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对本次专项学习“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到81.5%。这就改变了过去许多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的状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体育专项课的学习,基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懂得一些专业的自我锻炼方法,形成良好锻炼的习惯,特别对所学专项的发展、技战术、规则及裁判法等方面都会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今后提高全民体育素养奠定了基础。而率先推进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已产生辐射小学、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倒逼大学体育改革的效应。
    学生时期爱上并熟练掌握一门健身技能,能让你享用一辈子。

马艺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