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足冬训——抓冬训 中国足球当务之急

    “冬训”是何东东?听着和“冬眠”、“冬储大白菜”……有点像?
    在一个新名词、新点子日新月异、据说隔5年就有代沟的时代,很多80、90后可能都不知道“冬训”为何物?上面的联想有些怪异,但意思却差不多,都有冬天储存“能量”之意。
    “冬训”应“起源”于前苏联,是个体育概念。长达3、4个月的寒冷冬季,室外无法比赛,正好苦练体能和基本功,为新一年比赛做储备。在中国体育全面走向职业化、很多项目都跨年度联赛前,“冬训”曾在几十年里一直是最重要的名词和内容。每到冬季,众多专业队云集海埂、海南、漳州(女排)等地,杠铃房挥汗如雨,跑道上你追我赶……
    “冬训”时代,“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是主旋律。很多人都因量太大、缺科学手段而练伤。曾成绩名列世界前三的女子短跑名将、前“中国110米栏王”李彤之母姜玉民,练到膝盖水肿。举重世界纪录保持者陈镜开练到胸椎骨裂,被医生早早判了运动生命“死刑”,甚至到宫鲁鸣做球员时,深蹲经常练到没杠铃片可加……很多项目的体能和基本功都很扎实,当时最缺的只是“先进技战术”和国际大赛经验。
    篮排乒羽等室内项目跨年度联赛,冬天比赛,加之训练地点、条件、手段多样化,以往一年最少两个月的冬训和“三从一大”逐渐无人提及。随之而来的是三大球体能和基本功严重缺失。谈及CBA体测之必要性,宫鲁鸣坦言现在队员的体能与当年比差距明显。郎平重新出山率队连续征战,世界杯夺得亚军后、亚锦赛失手创下新低,她也归咎于缺乏系统体能、基本功和技战术演练。
    足球问题最为严重。职业联赛11月中旬结束,洋帅回国休假,来年三月中新赛季开战前20—30天才“驾到”。此前球队一般会提前两周集中,由本土教练带队“随便”练练体能,现中超、甚至中甲队都时兴赛季前海外拉练,却两周时间至少一周要在路上调整,4个月休赛期根本没完整时间练体能和基本功,更没听说具体练过什么,数据多少。葡萄牙人帕切科带北京队时有句名言,“一切训练都围绕着球”。从不练体能,比赛当然就软如鼻涕脓如酱。 
    如果说前苏联时代“冬训”练出的体能和基本功,使他们众多项目名列世界前茅,那欧美足球、NBA等项目球员的体能就是“夏训”、及平时靠私人教练练就的,效果一点不比“冬训”差。除从小就普遍不缺力量、速度外,欧洲球队赛季前一个月都要强化体能。像C罗、巴洛特利、科比、詹姆斯等世界级球星的体能和基本功数据,拿出来皆让人目瞪口呆。CBA体测,宫鲁鸣所提詹姆斯、华莱士等人卧推重量都远超CBA球员的深蹲,CBA体测“强度投篮”标准为2分钟24投15中,而科比一天就练到投中1000次,比赛场上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大人打小孩”。至于中国足球曾经“臭名昭著”的“12分钟跑”,就实在是难以启齿了。
    足球职业化20年,请来洋帅名帅无数,但为何各级国足成绩却每况愈下,一路下滑到亚洲杯预选赛都可能出不了线?“冬训”太集中、太陈旧,被扔进历史垃圾箱;“夏训”又太依靠俱乐部球员的自觉,一时半会学不来、请私人体能师更遥不可及。再加上受“小时练举重不长个”、“青少年不适合练力量”的错误观念误导,先天不足,后天缺练,体能、基本功甚至远不如昔,每次匆匆而来、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洋帅、名帅也纷纷坠入“黑洞”,就不足为奇了。
    冬训过时了,夏训很时髦?但那不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吗?代沟又是什么?不能闭着眼去学外国人、把一切全交给外国人,很多洋体能教练也不过如此而已。为什么不从今年冬训抓起?先各队自己体测,苦练一个月再测长了多少。冬训达到体能极限,赛季维持最佳体能,以一个数据上大幅度增长的体能、基本功,配上相同的技战术和意识,再看看大赛会怎样?
    抓冬训,是中国足球这个冬天的当务之急。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