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拳击——中国拳击面临“二次创业”

    自国际拳联在去年10月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男子拳击世锦赛上实施与世界职业拳击规则全面接轨的摘头盔和10分制计分规则等新规后,中国队不仅世锦赛上奖牌颗粒无收,甚至在之前的约旦亚锦赛上仅有1枚奖牌入账,拿到了自2003年泰国曼谷世锦赛以来的最差成绩。
    如今,在老将邹市明退役转入职业和新规则实施后欧美强国优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中国拳击要想重新崛起,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有所建树,争取奖牌入账,困难极大。因此,中国拳击面临着自1986年恢复以来的“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的说法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现在的情形与恢复之初中国拳击无论训练理念还是技术都与国外有极大差距,中国拳手在国际比赛中屡遭打击的情况非常相似。尽管过去10年中国拳击进步显著,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快、全、连、变、准、控”的发展思路,以邹市明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拳击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2金1银1铜的辉煌成绩,实现了中国拳击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中国拳击在对拳击项目本质的认识、理念和训练方法上,与世界拳击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国际拳联实行新规则之后,中国拳击以往存在的明显技术缺陷便暴露无遗,如中国拳手对起80%进攻作用的前手拳的重要性认识较差,不会使用或很少使用,无法获得有效的进攻节奏和机会,也无法有效遏制对手的凶猛进攻,其结果便是在去年阿拉木图世锦赛上没有一人进入前八名,教训是深刻的。
    如今,在距离里约奥运会只有31个月的情况下,特别是国际拳联已经将奥运会2/5的参赛资格都给了新创办的WSB职业拳击联赛和今年问世的APB个人职业拳击赛,通过世锦赛获取奥运会入场券难度更大的背景下,中国拳击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中国拳击必须痛定思痛,从今年冬训开始,进行“二次创业”,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首先,“二次创业”是从提高对拳击是一项对抗激烈项目的本质认识开始,是中国拳击界对以往拳击理念和训练方法的再认识或重新认识,虚心学习国外成熟的训练方法,并结合中国拳手的特点,重新进行分析定位。即对抗是拳击的本质,特别是实行职业规则后,这种对抗将变得更激烈,回避是不现实的。
    认识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发展,境界决定高度,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敢于打破旧框框,才能勇于尝试新观念,才能决定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
    其次,要改变以往中国拳击界在“对抗”问题上存在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即中国拳手难以和欧洲拳手抗衡的畏难思想,通过许多亚洲拳手在当今世界职业拳坛屡屡成功的经验和战例,真正认识和理解拳击,特别是职业拳击的“对抗”,是在更高技术层面上的较量,而非简单的体能和力量,是对拳击技术要求更高的一种体现。
    因此,只有真正做到“快、全、连、变、准、控”中的“全”,即技术全面,后面的“连、变、准、控”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空谈。正是因为中国拳击以前没有做到“技术全面”,甚至存在基本拳法中的明显缺陷(前手拳),因此邹市明才是一棵“独苗”,能成为奥运会和世界冠军者寥寥。
    再有,为了提高新规则下的强对抗能力,中国拳击界要知耻者而后勇,下决心弥补技术缺陷和漏洞,强化基本功训练,像以前被错误理念指导下忽视跑步训练等等,回到拳击正确和基本的训练方式上,中国拳击才有可能重新崛起,才有可能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所建树。
    令人高兴的是,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以及拳击部,还是集训中的中国拳击队教练和队员,都已经认识到目前中国拳击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年冬训中提出了“着重解决体能、基本功、前手拳运用能力和步法移动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前一阶段的训练,融入了许多新的训练元素,效果明显,特别是理念上的。
    可以相信,在冬训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训练比赛举措后,中国拳击的“二次创业”一定会成功。

(杜文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