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货可居”推高中国球员身价

    吕不韦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也。”
    两千年后,“奇货可居”的同样是人,只是已不再是吕不韦口中的秦王落魄的孙儿子楚,而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赛场上的转会标王!
    1995年,当时还是甲A联赛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拥有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标王:黎兵从辽宁队加盟广东队身价为64万元人民币。虽说如此数字放到如今的中国足坛不值一提,但考虑到那时候64万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以及足球运动整体低成本运作的前提,这一高价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但到了2014年,“震撼力”就不再需要一系列的解释性文字来体现了,单看数字就已足够:王大雷3000万、张文钊2000万、宋博轩2000万……这就是201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标王?错了!之前于大宝盛传即将加盟恒大,身价为5000万。如果于大宝真的以5000万元人民币成为本赛季的标王,那较之1995年黎兵的64万,中超标王在20年的时间里身价便暴涨了70多倍!当然,催促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身价直线蹿升的因素有很多:通货膨胀、俱乐部购买力提升甚至身价泡沫,但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奇货可居。
    2011赛季,刚刚登上中超赛场的广州恒大便一口气引进了冯潇霆、杨君、姜宁、张琳芃等4名“国脚级”内援;2012赛季,恒大内援名单中同样有荣昊、赵旭日两名现役国脚;2013赛季,恒大更是“吃进了”包括赵鹏、曾诚、冯仁亮等在内的多名实力内援;可到了今年的冬季球员转会市场,广州恒大买入的内援就只剩梅方一人(刘健归属权尚待中国足协确定)。是恒大压缩了内援引进投入?绝非如此?而是在中超赛场上能够达到恒大要求的内援已经几乎被他们自己收编殆尽了。
    诚如前江苏舜天领队杨晨所说,我们踢球那个年代,有能力、有特点的球员很多,俱乐部选择也很多,不像现在,真正有实力的球员就那么几个,加之大俱乐部一炒,就炒出了“天价”。
    其实杨晨自己当年就是个“低价高能”球员的代表:当初杨晨被北京国安租借给法兰克福只收了对方5万马克的租借费,但当赛季杨晨就成为法兰克福阵中头号射手,为球队保级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国安方面比较厚道,不像现在的中超俱乐部一和外国俱乐部谈国内球员转会就动辄喊出数百万欧元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国安阵中有多名高水平的前锋,杨晨即便呆在球队也不一定能打得上主力。
    但现在呢?如果某位球员真有当初杨晨的水平,一定会成为又一个于大宝,君不见像姜志鹏这样仅仅跟随国家队参加了几次集训的球员现今就已经被所属俱乐部打上了“非2000万人民币不卖”的标签……
    不是不卖,是不便宜了卖;不是不想便宜,而是市场上真的没有这么好的球员。这就是如今中超赛场上国内球员的身价现实。或许随着中超投资人投资热度降低及中国本土球员培养链搭建完成,中超赛场上国内球员的身价会有回归理性的一天,但就现在的情况看,“奇货可居”的中国球员,短时间内还是无法“便宜了卖”……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