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足球——用教育“挽救”足球本末倒置
这世上,有时做好一件事,弄懂一个简单道理,就可做好所有的事,弄懂最深的道理。
孩子最早写好“一”、“人”,懂得“铁棒磨成针”、“一把筷子”的故事,并非只是“小儿科”,“三岁看老”,大道至简。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输球是件“大好事”。可让更多人时刻反省自己、反省更多与足球相关、甚至无关的问题。中国足球不断输球,国人反省就不断向更纵深、更全面发展,直至最终找到痼疾根源之所在。很可能的是,最终解决中国足球发展困局之时,很多其它问题也迎刃而解。最终,你远不只是抓好了足球。
足球,有时只是个“药引子”。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许家印以“教育部直管足球青训 建新型足校”向全国政协会议所提提案,就是足球不断深入反省之必然结果。
提案认为,现行青少年足球体系“多头管理问题严重”,教育、体育、社会组织三大系统各自为政、协调困难、推诿扯皮,形成严重阻碍;而新的青少年联赛体系尚未形成,传统足校已因扶持不足、过分依赖体育系统、训练凌驾于文化课之上,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等原因,从鼎盛时的4000多所,严重萎缩到目前20所左右。
提案建议,青少年足球全划归教育系统,由教育部建立全国统一联赛体系,18岁以上优秀人才直接转入职业联赛。另外,各省会城市设3—5所、地市级城市1—2所“新型足校”,在完成中小学文化教育基础上,增加足球专业培养,用最快速度、最少投入,打造出优秀足球人才。
但这却远非新话题,欧洲足球青训早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和成功经验。国内媒体、各界人士近年屡屡提及,并有各种不同尝试。但成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其象征性意义,从更高层面解决更基本问题的可能性,已让人振奋不已。
任何提案,从提议到最后通过形成法律、规范,都需以最充分的讨论和共识为基础,畅所欲言,言无不尽。所谓顶层设计,皆应如此。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若从借鉴欧洲足球青训体系之角度,此提案显然还需商榷和完善。
各省市建足校,是许家印正在做的事,也是中国特色和某种现实。较早新闻显示,恒大足校设计的规模达数万人,全国招生,聘世界水平外教,与皇马等豪门俱乐部有密切联系……
但这只是“以最快速度出优秀足球人才”的权宜之计,按欧洲足球青训的基本原则,除必须完成义务教育外,还有球员训练须回家过夜,公交车路程不得超过30分钟等详细条款。从长远看,中国足球青训也必须有符合法律、教育规律、更人性化的规定。
以我之浅见,此提案最需商榷处,在足球与教育之关系。提案主旨“用教育挽救足球”,但对正“在深水区啃硬骨头”的中国教育改革来说,它成功与否,进度、速度如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足球只是个小小“副产品”。足球,及其它所有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基础,乃至青少年健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足球和体育应为教育“服务”,而绝非因足球、体育落后,才去让教育“挽救足球”。但职业体育属另一范畴,另当别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办教育最早的国家,科举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至今已近两千年。而现代足球在中国充其量不过百年。
现在看来,科举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创建了一种考试和教育体系,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智力和文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相对最公平的政治选拔制度。据研究,现代西方的公务员制度,也来源自中国科举。但科举重文轻理、重文轻武,脱离实际,无法打造全面发展人才的弊病也显而易见。用现代角度审视,科举中完全没有体育内容。而体育,是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现行的高考即传承自科举。至今为止,“一考定终身”、重文轻武等限制青少年全面、自由发展的弊病显露无遗,如何改进和完善高考制度,不仅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改革的当务之急。取消课余作业、缩短下午课程、取消“小升初”,增加包括足球在内各项目的体育课程……,也是眼下教育改革的具体步骤和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这是教育改革,但也是更基础层面的足球和体育改革?条条大路通罗马,水流千里归大海,一个最基础领域的改革,最终将与所有领域有关。与足球相比,教育改革显然更生死攸关、更迫在眉睫,此顺序不可倒置。当然,撇开顺序不谈,能抓好足球“小事”,将证明中国人也能抓好其它事、所有的事。反之亦然?
中华民族正在经历几千年前所未有之改革大潮,改革需标本兼治。许家印提案可作治标之作加以完善,正如他管理下的恒大足球俱乐部,请来里皮、孔卡、穆里奇,一举亚冠夺冠,为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落后,争取到宝贵时间。他是最有发言权、最有资格提提案的。
而一个孤陋寡闻记者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只是商榷。
(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