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亚冠——你的包容在哪里

    北京国安在亚冠联赛小组赛第二轮主场被首尔FC逼平。最后时刻,国安队杨运头球回传失误,被对手捕捉到单刀机会,守门员杨智出击救险,因动作过大招致红牌。赛后,杨运遭到现场球迷铺天盖地的谩骂……
    一名球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这是从成长到成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即便杨运面对同一对手重蹈覆辙,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结果。爱憎分明无可厚非,但对象却不可模糊,尤其在竞技体育中,比赛双方只是竞争对手,并非势不两立的仇敌,以极端的方式指责运动员的失误显然是失当的。
    人无完人,十全十美只是追求的目标,现实中有谁能在工作、生活中独善其身?换位思考,那些谩骂杨运的人难道就没犯过任何错误?善意地指出别人的不足是为了对方的水平提高与进步,但在“理直气壮”地指责别人前,有必要首先检视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以带“病”之躯对他人说三道四,那些理由又怎能站得住脚?
    客观地讲,杨运去年和今年在北京国安同首尔FC的交锋中连续犯下错误的确让人失望,但这种失误仅限于技术范畴,决不是对其人身攻击的借口。对杨运在足球技术运用上的不合理提出批评,任何人都能理解,当事者也可接受,但不分青红皂白将其升级为人身攻击,却出人意料。向深里讲,这是心理阴暗;往浅了说,是为人不厚道。
    也许“说者”无意,特别是那些随波逐流的起哄者,甚至连事情的原委都没弄清楚,就盲目地跟着玩儿命过嘴瘾,理性判断更无从谈起。他们绝少考虑听者的感受,更说不上对当事者负责任。
    这不禁让人想起遭受过类似“待遇”的刘越。
    在国奥队效力时,刘越就是一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左边后卫,1996年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后,他进入国家队。在当年年底的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同沙特队的角逐中,中国队在先进两球的情况下被对手连入四球反超,并最终以3比4无缘四强,而刘越镇守的左路成为沙特队的突破口。赛后,刘越遭到来自媒体和球迷的无情指责,他的国脚生涯不仅因此终结,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心理问题,经多方开导才摆脱阴影。
    旁观者一骂了之固然可以痛快痛快嘴,且无须“多虑”和负责任,但谁又考虑过对当事者造成的心理伤害?三年前,CBA北京赛区演绎的“换苏伟”令一名高中锋倍感压力,如今又炮制出对杨运的攻击,这难道就是一座大城市球迷的精神风范?
    “包容”体现的是北京精神,成千上万人对一名出现技术失误的运动员异口同声地开骂,这究竟是包容还是狭隘?
    容不得别人犯错误大多是因为自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于是才以“惩罚”他人的方式“原谅”自己,这种做法不但可悲,更不是京城球迷的胸怀。既然我们可以容纳许多,又何必对一名运动员的失误如此不包容呢?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