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上海绿地申花——名字体现不出DNA

    上海绿地与上海申花的称谓的确不同,但它们却在足球上交集——前者是后者继任。
    名字果真如此重要吗?有时候是,比如王致和与迪奥,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由于两者历史悠久,均已形成驰名品牌,且因产品覆盖领域较为集中,于是深入人心,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混淆不了的。可有的时候,这种界定则未必那么明显,像广州恒大,本来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但搞足球和排球,而且卖矿泉水,或许还经营其他项目,因此人们对恒大的理解便显得五花八门。
    名字,一个符号而已,这尽人皆知。不过,名字体现不出DNA却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
    新赛季中超联赛揭幕以来,上海球迷对绿地申花队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在比赛中倒戈,背对赛场以示抗议。究其原因,绿地集团接手原申花俱乐部后,在中国足协注册时,以“绿地”亮相,未保留“申花”二字,惹怒了球迷。
    新俱乐部保留“申花”固然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球迷的慰藉,但因为外在原因暂使“申花”缺失原本可以获得谅解,没承想,沪上球迷对此极其敏感,不依不饶。
    若干年前,当人们的思想还相对保守时,有的夫妻离异后,由女方监护的孩子便会从父姓改为母姓,以此表明同过去划清界限。现在想来,人们当时考虑得显得简单而幼稚,过于看重外在形式,可父母依然是父母,不会因为名字的不同而使孩子的DNA发生改变。
    虽然原申花俱乐部易主与婚姻破裂没有太多可比性,但由此引发的俱乐部更名却令上海球迷“坐卧不安”。其实,只要想明白上海足球的DNA并没有因为名字的变化而改变这个道理,或许心中就不会再忐忑,不管它叫申花,还是称绿地,俱乐部依然归属上海,这远比球队仍称上海申花,俱乐部却迁往昆明强得多。
    当然,绿地集团作为国内一家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对俱乐部的名称并没有太过计较。“绿地接手申花,没有想太多的自身利益的事情,更多的就是社会责任。”这是俱乐部董事长吴晓晖的表态,他还说,根据中国足协的相关规定,赛季中俱乐部、球队改名的可能性不大,争取在今年年底,2015新赛季注册时,在俱乐部名称中加回申花。
    参看一下绿地集团在国内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就会发现,其中一些楼盘的冠名非常中性,并没有体现“绿地”二字,所以该集团真不是非要在俱乐部的名称上较劲。
    尽管俱乐部暂以绿地为名,可球队依然是人们熟悉的申花。名字的差别改变不了球队的血脉,如果沪上球迷对自己的子弟都嫌弃,那么最终伤的远不止是教练和球员的心,真正受害的是球迷自己。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这里的球迷是具有胸襟和胸怀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何况仅仅是一个名字。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