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赛事组织——增加厕位不只是人性化

    在大型公园、购物商城、影院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排队如厕现象时常发生,这暴露出与之配套的服务性设施配置不足。服务性设施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事情虽小,但足以见大。
    与固定的相比,流动性服务设施的数量与安置更能显现城市管理者对某些事物的认知。
    去年10月,有3.5万人参加的北京马拉松赛可谓壮观,但由此产生的“尿红墙”同样引发人们的关注。尽管其间有参赛人员个人素质有待提升的因素,但当时厕位配备未达到大型活动规定的要求也是原因之一。
    “尿红墙”发生后不久,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函,对全市大型活动期间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提出新要求:大型活动要按照每50至70人一个厕位的标准设置临时公共厕所,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好公厕导向标识。
    明天,2014北京国际长跑节又将在天安门广场启动,虽然本次比赛的路线、距离和规模都不及北京马拉松赛,但服务规格依然采取高标准,厕位由过去的100人一个,调至50至70人一个。此外,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还要求,主办单位要结合活动规模、参加人数,合理安排环卫专业队伍,做好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和公厕设置,保证活动场所、道路卫生干净,满足参与人员如厕需求。
    路跑比赛尤其是马拉松赛,近年来已成为一些城市的风景线,它已从单纯的体育竞技演变为推介城市形象的宣传,比赛沿线的景观、人文、风情等会通过电视直播等手段,第一时间将城市的风貌向外界传播,从而增加城市的影响力。
    然而,路跑不同于在场馆内举行的体育赛事,它需要占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难度也明显高于其他比赛。在近来举办的个别路跑赛事中,参赛选手身亡的事故再次发生,这一方面反映出选手对自己身体状况了解不够透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组织者对赛事风险评估的欠缺。
    事物总有好坏两面,当我们对路跑呈现出的繁荣欢欣鼓舞时,更要考虑到由此产生的一些不利因素。只有将风险降至最低,其正面效应才可能最大化。
    2014北京国际长跑节的组织者通过以往其他比赛举办时的经验、教训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已深刻意识到完备赛事管理的重要性,它不再单纯地局限在体育层面,需要许多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才能确保赛事取得成功,而增加厕位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随着人们对路跑兴趣的大幅度提高,各类比赛日益增多,许多城市都想借助比赛提升形象。当各种愿望汇聚到一起时,对赛事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类似增加厕位等细节体现的也不只是人性化的关怀,还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专业眼光。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