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特招生——体育特长生减招绝非坏消息

    日前,在北京市教委下发的《2014年初中入学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今年北京市“小升初”将严格控制招收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的学校数量和招生计划。据悉,同往年相比,北京市今年招收体育特长生学校共有104所,比去年减少了50余所,全部为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此外,对于特长生的选拔,过去被视为敲门砖的各类“证书”已意义不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特长生的报名范围。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缩减,随之而来的是那些想凭借体育特长“小升初”的学生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他们的升学命运也将由自身的竞技实力决定。
    表面看,这一新举措也许会在今后挫伤部分体育特长生进行系统训练的积极性,转而通过其他途径寻求在“小升初”的“争夺”中进入优质学校,从而使过去本就不多的体育苗子变得更加有限。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不会从根本上扼杀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
    体育特长生升学时大多会遵循从国家级到市级,再到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这样的顺序选择学校,最终进入区县级体育传统学校的特长生的竞技能力也与前者存有一定差距,而且日后鲜能超越。从这个角度考虑,体育特长生减招对竞技体育储备后备力量的影响有限。
    此外,近年来打着体育特长生的幌子滥竽充数者必然有之,而减招势必起到粗中取精的作用,进而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质量,同时也会减少一些家长对“特招”的诟病。
    再有,那些被缩减的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虽然在生源上受到限制,但对于未来校内普及传统项目同样利好,它会使更多的学生深入接触运动项目,其影响短期内无法估量,而真正的效应或许几年后才会显现。
    若以改革的眼光审视体育特长生减招,它非坏消息。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