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博会—“路径”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什么时候这样的多功能运动场也能搬进我们小区?”
    佇立在舒华多功能运动场前,汉口武琴里社区的陈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陈浩三十有五,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小区有健身路径,但最大心愿还是希望有一片羽毛球场。现有的球场离住家太远,很不方便。”
    自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逾16万条全民健身路径。以“路径”为代表的全民健身工程可以说是世纪交替(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健身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为民做出的最实在、最具体、最受人民欢迎的实事之一。19年过去,“路径”的确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首先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按照国家室外健身器材新国标(GB19272-2011)规定,健身路径的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但现在超期服役的却不在少数。日晒雨淋,不少健身器材年久失修,缺胳膊少腿,“僵尸器材”并不少见,相关伤人事件也时有耳闻。业内人士特别期盼强制报废制度能得到真正落实。
    其次是项目的更新换代。自1996年全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诞生至今,路径在不断升级,但主体还是“蹬力器、仰卧起坐平台、太空漫步机”这类老三样,面对的群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适合青少年参与的还是太少。在体博会前举行的中国健身产业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披露,十二五规划中,要建十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建十万个全民健身中心,要建一批多功能运动场……与会的参展商们听了很是兴奋。
    事实上,就在去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就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东部八省推出了“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建设项目试点。多功能运动场项目主要包括笼式足球、笼式篮球、笼式排球、极限运动(轮滑、滑板)、乒乓球长廊、篮球长廊、健身步道等。健身业的翘楚——英派斯、舒华是其中的参与者。
    在本届体博会上,英派斯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鑫统互动体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了“笼式足球”;舒华则在展会上展示了他们设计的“多功能运动场”。
    “由PP混合塑料制成的悬浮拼装地板,具备弹性场地舒适性和硬地场地耐用性的优点,一块场地可以开展足、篮、排、羽毛球、毽球等多种项目。迄今为止我们已在福建、黑龙江建设了6、700块这样的多功能运动场。”舒华营销事业中心负责人侯海祥这样告诉记者。
    “户外体育设施建设最大难点不是产品问题,而是场地问题。包括‘路径’在内的户外体育设施究竟该建在哪里?户外体育设施究竟应该怎样布局才算合理,如果只是市政工程建设的点缀,重建设轻管理,‘乐园’乐不起来也不是不可能。”业内人士表示了这样一种忧虑。

(周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