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博会——可穿戴设备 观望还是参与

    “可穿戴式设备流行,是未来发展方向。”乔山产品行销经理江信篁坐在蝴蝶机上,两手握住横把做着上臂推拉练习,“现在的健身器会记录你每次完成动作的次数与时间,未来则有可能‘聪明’地判断你动作正确与否,并适时地在你手机上提醒,动作不规范则会推送出标准示范。”
    这并不是未来式。由陈隽永领衔的ArtiWares公司开发出的WeCoach就是这样一款“会说话的哑铃私人教练”。WeCoach它可以通过安装在哑铃上的传感器识别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如在哑铃交替弯举动作时,肘部晃动过大、侧平举时超过特定高度等),并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BLE传输至手机端,手机上会有可视化的动作示范。
    “可穿戴电子设备不仅能穿戴在身上,而且还能在离身体最近的位置,与用户进行沟通。”这一领域,由于有苹果、谷歌、亚马逊、三星、华为、百度等内外科技巨头纷纷涉足,有望于2014年迎来爆炸式增长。据研究机构Displaybank预估,仅穿戴式显示器一个子产品,从2014年至2016年可望有90%以上的增长率。
    年初尽管有耐克裁减相关开发人员的消息,但耐克公司自己否认要放弃FuelBand。FuelBand 2012年推出时,曾被广泛视为是耐克进军可穿戴技术的一个精明举措。在美国FuelBand售价为149美元,这款橡胶腕带具有一个数字显示屏,能捕捉用户的健身数据并通过蓝牙上载到苹果的设备。
    据统计,截止2013年11月,NIKE+全球注册用户共有1800万,这些人大部分是跑步爱好者。而在中国,一年来,NIKE+注册用户增长了130%;NIKE+APP的下载量从前年57万增长到去年的258万,增长350%。
    同为竞争对手的阿迪达斯也推出了智能手表,除用内置GPS追踪用活动外,还利用传感器来监测心率,了解运动强度,并通过屏幕上显示的信息或震动来提供运动指导。
    国内体育用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在体博会上记者看到,一些企业已进入产品开发初级阶段。像这次展出的乔山的T7xi跑步机,它可以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相连,随时将健身数据、身体机能状态上传至云端,进而给消费者提供健身的参考信息。但它更多还是数据的收集,尚不具备“聪明地提示与指导”。“但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相关产品推出。”乔山健身器材事业体副总经理许朝钦这样说。

(周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