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温度”不宜过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是今年国际体坛的盛事,为全球瞩目。尽管中巴两地有11个小时时差,但中国球迷依然摩拳擦掌,积极“备战”。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世界,足球已然超越体育范畴,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对于即将揭幕的2014巴西世界杯,球迷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许多与世界杯相关或不相关的元素也乘势而上,顺便搭车——餐饮业欲借助“夜场”广揽生意;家电业则极力推销液晶电视等产品;房地产、汽车等与世界杯相距较远的企业也想方设法“制造”噱头吸引客户……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的运营商将35座车站的站名与世界杯挂钩,其中32个以巴西、西班牙等参赛队命名,另外3个则以“公平竞赛”、“体育道德”、“足球先生”相称。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人们关注世界杯、关心中国足球无可厚非,但分寸应当把握得当。虽然世界杯越来越商业化,但其核心仍旧是比赛,如果舍本逐末只以世界杯为幌子,巧立名目偷换概念,未免得不偿失。
    为迎合部分球迷夜间看球、白天睡觉的需求,个别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兜售假病假条,且针对“病假”天数,收取费用。这种做法不但有损于世界杯,而且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世界杯给予人们应是自然而美好的享受,没有节制地刻意炒作、夸大世界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还是要以正常的态度对待世界杯,“温度”不宜过。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