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又到金秋九月开学季,许许多多刚经过高考洗礼的莘莘学子,正怀揣着憧憬与好奇踏进大学这座象牙塔,开始人生最惬意的大学时光,将在这里收获知识、斩获爱情、感受友谊、体验成人。从高考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多数人会选择兴奋地享受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睡到自然醒、晚上熬夜K歌、课间各自拿着手机刷屏、课下宅在宿舍上网玩游戏……这种静态的生活不免日益消耗着我们年轻的身体,让年轻人少了一分朝气。当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我们可以坚持体育锻炼,从身体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帮助大一新生度过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型期,清华大学今年首次制定了针对大一新生的“大一行动计划”,从通识教育、集体建设、文化养成、体育精神等多方面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体育是这一计划的重点。从今年起,清华大学将对大一新生开展体育专项教育,在新生军训时恢复“第一堂体育课”的传统,以贴近新时期大学生实际的形式,让新生从入学伊始就领略清华体育精神,响应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
    体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当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起到积极作用。人们不仅通过运动满足一种运动本身的刺激,感受一种自娱性满足,而且通过适当体育运动还可以达到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自信,从而改善不良情绪,促进积极心理状态发展目的。
    然而,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教育部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学生整体体质在持续下滑20多年后终于“止跌回升”,但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10-2013年,处于19至22岁年龄段的大学生,其爆发力素质低于高中生,力量、速度素质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或稍低,耐力、柔韧性素质相比此前也有所下降。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过,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信念,产生健康体育行为,从而养成健身习惯,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肩负实现伟大 “中国梦”重任的主力军,如何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体育价值理念,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增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拥有强健的体魄,仍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