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南京】青奥经历温暖一生

    随着青奥会渐近尾声,陆续结束比赛的各场馆里不经意间多了特别的气氛——一种淡淡的离别的伤感。
    在方山训练基地,射击馆在22日率先结束比赛任务,但之后媒体工作间等配套设施仍旧照常开放,供前来采访射箭比赛的记者继续使用。虽然再来这里的记者已经不多,但仍坚守岗位的志愿者还像往常一样,主动询问记者是否需要帮助。
    实际上,她们这时都有些许曲终人散的失落,射击比赛全部结束那天,很多将离开射击馆的同伴流下了不舍的眼泪。这种情绪早就在各个陆续结束比赛的场馆里扩散着,这些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了近一个月的大学生,很可能正在体验人生中第一个“难舍难分”。
    26日是高尔夫项目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在钟山高尔夫俱乐部门前的班车站里,一位C5班车的志愿者和司机师傅正在畅谈这一段日子的感受,“虽然开始有很多抱怨,但真正干起来时还是觉得非常有干劲,这样的经历真的不会再有了。”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的“小青柠”对这段日子充满留恋。
    由于岗位和通行权限的原因,对于青奥会很多最精彩的部分,这些外围志愿者其实都没有亲身感受过,但有时哪怕一个小小的满足就能让她们铭记、骄傲。虽然现场感受过开幕式的志愿者并不多,但在前期彩排期间,不少人还是得到了现场观看的机会。很多志愿者都将这些画面发在自己的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向家人、朋友“炫耀”这段精彩。
    对于已经不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这些年轻学子们的激情可能让我们汗颜。所以回想起这段日子中,对他们认真、执著、甚至有些固执的工作态度的抱怨,心里也就坦然了。
    28日,在繁华舞台的谢幕演出中,部分幸运的志愿者代表已经确定会成为聚光灯的焦点和掌声、鲜花的受用者,这是他们应得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现场收到那份荣耀和感动,但希望每个志愿者都能感觉到,自己就站在场上的同伴中。
    很快,燃烧了13天的青奥圣火就将缓缓熄灭,所有的志愿者都将换下工作T恤,重新回归自己的学习、生活。
    愿这段烙在记忆中的成长经历能温暖他们一生。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