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不该成为社会各方羁绊

    走正步、站军姿、越野跑,是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中学生普遍实施的军训科目之一,虽看上去很军事化,但从实质考量,仍然无出体育科目之右,甚而只是强化了的体育活动之一种。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坚强意志、养成集体观念,好处甚多。参之国外,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地区,学生军训不仅成为常态,甚至成为一种国家行为。
    如是一件利国利人的好事,最近随着暑期两则军训新闻的持续发酵,引发了网民的广泛热议。一是辽宁省阜新育才高中学生因故自杀,二是沸沸扬扬的湖南皇仓中学打斗事件。由于两件事均是因为军训引起,故而反对学生军训者甚至呼吁取消这种让孩子“吃点苦头”的行为,甚至认为这和当年的上山下乡并无二致。反对者甚至还包括一些学生家长。
    因为两件偶发事件,就因噎废食?何况偶发事件本身并不能完全否定军训意义本身。学生军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细节,但其积极意义仍然值得肯定。尤其是对越来越娇贵的独生子女来说,军训更是一种必要的体能和意志品质的淬火、冶炼。当过兵的人都清楚,正步走、站军姿、越野跑,包括打军体拳等,都是军人基本的体能素质要求,遑论“上刀山、下火海、滚地雷”式的魔鬼训练?当然,学生不是军人,但作为新中国的青年一代,如果越来越“娇贵”,越来越“胖墩”,越来越“豆芽菜”,弱不禁风,不胜风雨,哪还能寄望其肩负祖国的未来?
    近些年来,每每暑期学生军训,往往曝出一些夺人眼球的负面新闻,比如“北京大学新生两周集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新生站军姿半小时便喊疼,10分钟即感到要瘫倒”等等,这说明什么?说明相当数量的大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堪忧,恰恰反证了军训的迫切性。试想,如果你连基本的站军姿、走正步、越野跑都完成不了的话,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恐怕也会力不从心!
    而军训就是为了让学生吃点苦头的说法,更是不值一驳。让学生们吃点苦头有什么不好?军训当然需要吃苦,而这种吃苦很大程度上是磨炼意志、强健体魄,其实在一些义务服兵役的国家,用数周的军事训练替代一到两年的正式士兵生涯,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而我国的学生军训,不过就是“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越野跑”等几样,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有何难哉?而对于组织军训的学校,更是何乐而不为的好事,对于学生和家长,包括军训教官,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架起信任的桥梁,实现各方期望效能的有序兼顾,最终用合理、科学、规范的军训驱散失范与失序的阴霾。
    诚然,军训涉及到学生的天生身体素质与体能,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不要搞一刀切,让那些体质弱的孩子同强壮的孩子做标准统一的动作,完成完全一模一样的项目,也应因人而异。也许这也是避免军训中出现不该出现的矛盾的重要环节之一。
    正所谓:反以知彼,复以知己,知彼知己,行动不殆。一方面,学生军训需要传承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更需要开阔视野,比较借鉴。以长远眼光看,只是因为个别矛盾现象出现,军训更不该背上黑锅而成为各方逃避矛盾的羁绊。

潘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