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产业——金秋沐春光

    体育,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因为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因为参与运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了。健身房里随处可见挥汗如雨的年轻白领;爱玩足球、篮球的学生们;文艺点儿的喜欢长跑的还得配上专业的跑鞋和一套不菲的随时装备;新潮点儿的喜欢网球、台球;高端点儿的玩玩高尔夫、马术;安安静静地下下围棋、象棋……不过似乎细数之下除了能在奥运会、亚运会看到有比赛项目的,也就没什么了。就好像现在年轻人聚会,无非就是吃饭、看电影、KTV,有些单调。
    有了这么多项目还说单调似乎有点要求太高了,但是打开电视和网络,总是能看到一些国外很有意思的比赛,比如割草机赛车、投掷奶酪、扔金枪鱼,五花八门的,好像是更介于运动和娱乐之间,虽然也没有几百上千万的投资,可是人家年年都办,也许奖品就是扔出去的奶酪或者咸鱼,但是大家玩得很高兴,而且“运动员”们的准备也是相当的充分。
    说来也怪,本来应该是造福于民的教育,却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各种辅导班、培训学校开一个火一个;而应该是GDP贡献点的体育产业,可实际对于经济的拉动微乎其微,目前还不到百分之一,而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体育产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应该排在前十以内。
    美国是个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近年来体育产业年产值大约4500多亿美金,占全美GDP3%到7%了,其中四大联赛的转播、票房、赞助、衍生品的收益就能有我们国家体育产值的一半左右。再像其他国家,日本主要以体育用品为主、韩国以健身娱乐为主、意大利的核心就是足球产业、瑞士利用自己国家的地理特点发展登山滑雪的体育旅游项目,各具特色,发展得很好,已进入产业化。
    好消息是,国内体育产业发展仍在继续加强,金秋的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发展职业联盟,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这肯定是好事,虽然我们不能东施效颦也组织个扔烤鸭的比赛,但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更多的比赛,绝对会大大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广泛的基底,才能有更高的塔尖。
    也许有人会怀疑,体育产业能有效益吗?尤其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群众体育,远远不如建楼盖房来得直接来得快。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即便是跑步,也要有一双跑鞋吧,再看看那些专业的长跑者,一身的装备下来那是相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其他项目的投入就更多了。有了相关产品的消费,就有了更多比赛的票房、赞助,这难道不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不要说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百姓精神生活方面地影响了,这可是无法量化的。
    运动让人年轻,体育产业也绝对是朝阳产业,大好春光正此时,既然国家层面的政策已经有了,就莫负春光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