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孩子运动——“夺回”与孩子玩的欢乐时光
晚饭后都会去公园散步,也常见带着小宝宝去遛弯儿的大人。比较来看,姥姥、奶奶辈的比爸爸、妈妈带孩子的现象要更为普遍。现在的父母大多都是双职工,年轻人在职场上打拼,竞争压力大,每天的工作忙忙碌碌,能够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照顾宝宝的工作也多留给自己的父母。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吗?虽然更多的意思是指年轻妈妈在娘家更自在,同时也表明了幼儿的抚养重担多是落在了老人们的肩上。
虽然由祖辈照看宝宝,可以排解老人的孤独心理,作为过来人他们的生活经验更为丰富。但祖辈对儿孙们的过分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延缓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祖辈们的保守意识会增加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而在我看来,祖辈们更擅长“静养”,但对于生性活泼的孙辈们的活动能力培养就会欠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活动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运动不仅能在孩子长身体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使其长得更高、更挺拔、更健康,而且能够在有对手的运动中使其更快地一个融入集体、以至于将来更顺畅地融入社会,更准确地理解挫折并从中奋起,勇敢面对,培养出不屈不挠、奋勇争先的精神。
如何把孩子们引入体育之门?父母的“牵引”更为妥帖、也更难以替代。因为相对老人,父母的运动能力尚未消退,他们完全能够在运动场上伴随着孩子一起跑、跳、投,有助于把孩子们的运动能量充分释放,也能对孩子做到更好的保护,而不是处处限制孩子的活力;体育需要一股狠劲,面对孙辈,老人们往往下不了狠心,而父亲们则能更理智地把握。
同时在锻炼中,两代人相互鼓励、指正,边玩耍边轻松对话,促进亲子间的交流,改善亲子相处环境,更增添孩子欢乐的童年色彩。有感于目前亲子活动的欠缺,社会上类似亲子跆拳道、亲子瑜伽班应运而生;有的学校作为校园阳光体育的新尝试,更是在学校运动会上增加了亲子项目,在弘扬了体育精神的同时,也融洽了老师与家长、父子、师生的关系。
亲子健身活动是年轻的父母们“夺回”与孩子共享欢乐时光的最佳时机,可要抓住啊!
(马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