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改革与中国足球——教育部的同志终于来了

    先讲个亲历其中的“故事”。
    2009年8月,我写过个“足球更大,还是教育更大”的评论。其中提到,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后,有关方面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议遍请各方高手。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张斌问,“教育部同志来了没有”,结果无人应答……
    校园足球没有教育部的参与?是隔靴挠痒,还是天大的笑话?
    2014年2月,我再以“教育部的同志来了没有”为题,论及校园足球必须从教育抓起,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根本出不了成果。文中还提到日本中小学生每天参与体育的时间、运动能力和身高等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中国……
    一些网站转载了这篇评论。张斌5年前的一句发问,由于我的“发挥”和某种特定历史条件,竟成了句“名言”?
    一个月后,在一个北京市校园足球比赛的新闻发布会上,我问了教育部文化卫生体育司某处长一个问题,“如果全国中小学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需要个什么论证和实施的过程(需谁拍板)?”,我意思是,增加体育课、让更多孩子踢球,比更少的孩子踢更多比赛更重要……
    他以“有个记者写过篇‘教育部同志来了没有’……”开场,说到增加一节体育课,他面露难色,言语间意思是“太复杂了,根本不可能”……
    那前后,中国足协召开了代表大会,教育部文化卫生体育司副司长王登峰被选为中国足协副主席,那个新闻发布会就是因王登峰出差,才由某处长“替补”。
    中国足协抓的校园足球,教育部的同志来了,但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有些事是你想不到,还是你不敢想?还是有时中国足球输球实际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因为只有你输到切肤之痛、输到无地自容之时,你才能痛下改革的决心。物极必反,这其中蕴藏着深奥的哲学。如果中国足球一直像中国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那样包揽世界大赛金牌,就完全没有必要改革了?
    也就短短几个月,传来了教育部长袁贵仁亲自宣布,全国小学、初中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的好消息。再两个月后,又传来了校园足球要“回归”教育部更好的消息。
    这次教育部的同志真的要来了?不仅是人来了,而且是要玩真的了,校园足球越来越接近其本源和本质了?
    足球、体育的本源和本质是什么?——首先是教育。足球,以及田径、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体操、拳击……等所有体育项目,与数理化、文史哲……一样,都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及是教育的天职,只有到了顶端的职业体育,才是体育部门的事。而一个打造“文武双全”,健康、健美人格的教育是可以救国、兴国和强国的。所以,“教育部的同志终于来了”的意义很可能远不只是中国足协有了个来自教育部的副主席,张斌主持足球研讨会时不用再问“教育部的同志来了没有?”而是如果你敢大胆点想,是不难想到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千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革命的尽头,将是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仅仅是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当然,“故事”的发展不是“教育部同志来了”就万事大吉、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或中国足协就可以甩包袱当甩手掌柜的了。缺场地、缺师资、缺经费……老师、家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以及最大的绊脚石——与升学率挂钩的政绩考核,都一如既往的横在教育改革的路中间。只是,改革的大潮一旦启动,谁也阻挡不了,几个月间教育部长能亲自宣布全国中小学增加一节体育课,几个月间校园足球就回归了教育部……
    接下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我讲的那个“故事”还没完,在我2009年写的那篇评论里,我“调侃”“将来”的一个情节是,教育部主持校园体育研讨会,张斌主持会问“体育总局(管足篮排、田径、游泳、拳击……)的同志来了没有”……然后和很多数学、钢琴、声乐……老师都课余忙奥数、艺考忙不过来一样,踢过球的、各项目退役运动员都纷纷涌进校园,成了热门和缺货?
    “教育部的同志终于来了”,但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