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男足——影子
人在光线的映衬下,多是跟影子连在一起的,于是有了“如影随形”之说,由此联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其实,不仅人能寻到自己的影子,很多事物也是如此,比如中国足球。
暂时抛开中国队参加本届亚洲杯的成绩,仅以球员及队伍在场上的表现,不知能从中看到什么?
孙可在小组赛中打进3球,射门成功率为100%。这个效率已然不是惊人,而是“吓人”,中国队从赛前攻击力薄弱,转瞬间变得射门如同长了眼睛,变化为什么如此之快?
继续拿孙可作为分析对象,从他的表现中,是否闪现着当年高洪波的影子?30年前,中国青年队在阿布扎比征战亚青赛,1比0胜阿联酋、2比2平沙特、2比1挫泰国,最终夺得冠军。令人称道的是,中国队的5个进球均由高洪波一人打入。此后,这个身材略显单薄的射手在赛场上活跃了十几年,许多出其不意的进球都出自他的脚下。现在,孙可在俱乐部队的教练恰恰是高洪波,这难道是巧合吗?回想一下孙可在亚洲杯上的进球,基本是在没有身体对抗的情况下打进的,其射门方式与高洪波何其相似,尤其攻破朝鲜队球门的第一球,是偷袭得手,属于智取。孙可显然得到过高洪波的点拨,加之自己深刻领会,于是在关键时刻得以展现,这绝不是偶然,更不是运气,而是长期的修炼。
通过本届亚洲杯赛,我们或许会感觉到中国队的变化,攻防较之过去更为流畅、对比赛节奏的控制更加合理、球员的心理状态趋于稳定……不过,感觉是无形的,它缺乏对事物认知的标准,无法用理性的标尺衡量。
看看中国队的进攻,张呈栋频繁从右路制造杀机,姜至鹏的左路下底传中帮助孙可头球击穿朝鲜队球门。不是依然活在影子之中吗?两翼齐飞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中国队经常沿用的战术,没有更多的新意,只不过当前这支队伍把过去的特点复制了一下,进而打得风生水起。
这里丝毫没有贬损中国队的意思,而是对他们能够继承过去的传统感到欣慰。
1989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中国队主场迎战伊朗队,正是在场上处于劣势的时刻,朱波在右路的两记下底传中,分别由柳海光、张小文头球破门,使得中国队拥有了后来晋级六强决赛的资本。
中国队应当是一支有特点的队伍,而且中国足球不乏优良传统,如果佩兰统率的这支球队能够把不同时期国家队的优点集纳在一起,并在场上运用自如,那么中国队是相当了不起的,根本没必要像亚洲杯赛前那样对未来提心吊胆。
影子是对人或物的另一种刻画,虽然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但影子释放出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本届亚洲杯,中国队收获的不应只是几次胜仗和逐渐树立的自信,还要有对历史的追溯,因为创新并不等于扬弃过去,丢掉过去,未来是没法站稳的,就像人永远无法抹去自己的影子。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