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足球青训——中超青训悖论

    广州恒大和鲁能泰山间的“超级杯”大战不但是2015赛季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开门大戏”,也是中超十数年发展过程中最成功的两支球队间的直接对话。虽说近些年恒大抢走了“老霸主”鲁能不少风头,可若论青训,二者却不在一个重量级,别的且不说,单说两队上赛季预备队联赛一个倒数第一(恒大)一个正数第一的排名就可见一斑。即使恒大也打造了自己的足球学校,可想要赶上已经有多年青训经验的鲁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凭借强大的资金投入大肆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球员,一个拥有国内最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按理说,恒大和鲁能的建队思路应该截然不同,但刁诡的是,鲁能似乎并不看重自己的长处,而是和恒大、富力这样无甚足球根基的中超新贵一起,展开了一场“烧钱大战”。

    这就是如今中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足球职业赛场上的“青训悖论”——青训能力不强的俱乐部在努力补强这块短板,拥有青训能力的俱乐部反倒用不好自己的资源。颇有点《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感觉。

    如此说法并非没有理由,看看鲁能对阵恒大“超级杯”的首发阵容,其中只有郑铮、李微、刘彬彬出自鲁能自己的青训体系,另外两名“青训成功范本”王永珀、韩鹏也只能替补出场。

    在欧美足坛,自身拥有良好青训体系但更加热衷买入高水平球员的球队不在少数,比如曼城,比如国际米兰。鲁能在坐拥国内最强大青训体系的情况下,但选择将更多财力、精力用于外援、国内球员引进,无非是想和财力强大的恒大直接对抗。但鲁能的状态不免让人担心,即便恒大也拥有了和其相似的青训水平、青训规模,是否也会无视自己培养的球员,而仍旧选择借助外力。

    这并不单单是恒大的问题,而是整个中超、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问题。

    恒大和鲁能举行超级杯的黄龙体育中心是杭州绿城的主场,绿城其实是国内少有的可以在青训方面和鲁能“掰脚腕”的俱乐部,但大力启用本土小将,尤其是自身青训体系培养出的小将的他们战绩却不甚理想(上赛季仅仅排名联赛第12位)。这或许就是以鲁能为代表的“青训豪门”不相信自产球员的最大理由。

    即便是鲁能、绿城这样已经在青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俱乐部,其青训质量、青训能力也大都无法达到中超的要求,尤其是在近些年强力外援大量涌入中国足坛,中超联赛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之后。因此无论是对于鲁能、绿城这样已经有一定青训基础,还是恒大、富力这样完全要从头来过的新晋豪门,尽快摸索出与中超联赛进步幅度相适应的青训模式都是当务之急。

    当然,对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主管部门,中国足协,也大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像欧足联那样“强制每一支中超球队都拥有几名自身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诸如此类的行政措施,以此来引领、提升我国青训的整体水平。

    说一千道一万,由于过去几年的“折腾”,中国足球在各方面都有不少的“欠债”,青训只是其中比较突出,亟须“偿还”的一个。但愿经历了反赌扫黑,中国足球从俱乐部到国家队都有所提升的全新阶段,中国足球可以真正塌下心来,让“青训悖论”这样的咄咄怪事不再发生。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