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恒大又“上头条”了!只是这次的“头条”的语境并不是打破某某纪录、赢下某场胜利后的交口称赞,而是质疑甚至谩骂声一片。
如此情况产生,皆因为广州恒大没有在张琳芃留洋的过程中“行方便”,而是面对国米的“诚意邀请(起码众多国内媒体、球迷是这么认为)”,恒大方面只是冷冰冰地抛出一句“除非有1000万欧元的转会费,否则不考虑”从而直接阻断了麾下大将的留洋之路;再结合之前北京国安在放行张稀哲过程中的积极和大度,作为目前中国足坛最强势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恒大的做法好像真的有些不地道、不大气。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先让我们从国米传递出的信息说起:重掌“蓝黑军团”教鞭的曼奇尼对日本籍边后卫长友佑都的“不感冒”由来已久,考虑到之前曼奇尼更欣赏身体素质一流的麦孔、埃布埃等人,国米向同样以强悍、英勇著称的张琳芃抛出橄榄枝并非没有可能。但意甲豪门也提出了引进张琳芃的前提——其一是继续开拓远东市场,其二是“低价引进”。换言之,相比于竞技层面的考虑,曼奇尼和他的球队还是更看重中国右后卫的市场潜力,并对其能力、水平并不完全认可(如果完全认可,绝对没有必要加上‘低价引进’一条)。
这样的情况,与张稀哲加盟德甲球队沃尔夫斯堡何其相似?纵使“狼堡”方面声称“能力是一切的前提”,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除了出色地扮演了“饮水机管理员”的角色,张稀哲迄今还没有踢过一场正式比赛,不过只是成为了沃尔夫斯堡主赞助商大众在华推广的噱头和桥梁。
如此留洋,意义何在?
不同于很多其他领域,消磨一年半载的时光没有太大问题,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本身就十分有限,倘若张稀哲、张琳芃的留洋效果不好,不但于中国足球水平提升无益,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原本乐观的职业生涯!想想之前从德甲重回鲁能的蒿俊闵用了多久才重新得到俱乐部、国家队的信任就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考虑和诉求,恒大总经理康冰就说:“张琳芃的合同到2017年才到期,恒大今年还有亚冠、中超、足协杯的比赛任务,我们不会轻易让其转会。”以目前中国足球的现状,高水平国内球员的确是“稀缺资源”,外援可以换了又换,但国内球员挑来挑去就那么几个,低价卖了出去,俱乐部如何保证自己的投入得到回报?如何维护自己的品牌?商界有句大白话,上赶着不叫买卖。恒大不愿意卖,媒体、球迷却一味将其架在道德的审判台上,也同样不地道、不大气。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对留洋充满了太多粉红色的想象:认为只要球员出去,就能“得道升天”,就能帮助中国男足国家队从“亚洲三流”一跃成为“亚洲一流”。这些想法肯定是好的,尤其是在中国足球环境逐步转好,各级球队的竞争力慢慢转强的当下,此番诉求本无可厚非。但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是否只能靠留洋这一个途径?或者说现阶段留洋对于我国现有球员的帮助有多大?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应该承认,国外足球水平比我国高,但仅因此就得出“中国球员必须要留洋”的判断就有失偏颇了。要知道,留洋并非崇洋,与其铆足力气寻找“借鸡生蛋”的捷径,还不如从自身入手,先培养出十个、八个张琳芃、张稀哲再说。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