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CBA总决赛——为裁判点赞

    本赛季的CBA可以贴上“精彩激烈”的标签,特别是半决赛和总决赛,几乎场场都让人窒息,“上岁数的看不了这比赛”,“我的心快跳出来了”,“爽,太过瘾了”……当然,这一般是主场赢球后球迷“大快朵颐”的议论。但如果主场输球,声音就极不悦耳,“我们的胜利让裁判偷走了”,“黑哨”……裁判成了球迷的出气筒,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也不够冷静,这让一心吹好比赛的裁判感到很受伤。
    其实,裁判也是人,如果说哨音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客观。在高度精神压力,特别半决赛和总决赛这样的激烈对抗下,难免会有因角度等原因造成的误哨。但出现这样的评论,实际上是对裁判的工作和管理不够了解,对中国篮协裁判工作力度不知情。
    本赛季,中国篮协为了加强裁判管理,在摸索职业化和管办分离的同时,对裁判工作进行了大胆改革,试行裁判员半职业化管理办法,成立裁判管理委员会,设立CBA裁判办公室,计评统计视频采集分析组,为裁判员建立档案,进行裁判派遣管理等工作,从制度和管理上对裁判工作进行保障。
    为了达到哨声的严谨,每个赛季前篮协都会开办裁判培训班,赛中进行总结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视频分析,本赛季就进行了3次学习总结。对于出现的误判由本人剖析原因,而且这些范例的选择不分裁判等级,不论资深与否,只要对大家提高业务有帮助,就都会成为教材供大家探讨。
    为了避嫌,裁判接待工作完全与俱乐部脱钩,到达赛区后他们都是坐出租车前往驻地,吃饭全部自理,一般情况大家都是在驻地附近就餐,然后AA制结算。为了避嫌,裁判一般是在比赛前一天才接到临场通知,并在当天赶到赛区,因旅途劳顿和时间过晚,吃饭和休息都不能像运动队那样有保障,比赛后他们的晚饭一般都在10点半以后,匆匆洗过澡,再出来找地方吃饭。
    南方情况还好,而北方关门较早,特别是春节前后,晚上很难找到吃饭的地方。有时为了找到能吃到热的地方,裁判们往往要跑很多路,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用方便面来填饱肚子。要知道,裁判执场时的消耗是很大的,一般一个人一场比赛会在高强度下跑约五六公里,而且精神高度紧张。
    比赛当天下午,裁判们要在赛前开准备会,由技术代表、裁判及比赛监督等一起进行,会上大家要对两队的情况、队员特点以及比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总决赛,大家认识更深刻,特另会强调让裁判们要顶住压力,敢字当头,哨音要做到果断精准,要用哨音去说服观众和两支球队。
    执场裁判由抽签决定,不是指派,尤其是最后阶段的比赛,临场裁判的派遣更加严格,每场都会有5至6名裁判一起来到赛区,直到开场比赛前才进行裁判抽签。未抽到的裁判会坐在端线或技术台附近帮助看场,用多人的技术力量保证一场比赛的严谨和严肃。
    另外,每场比赛后两队主教练、技术代表、赛区竞赛部门等都会为当场裁判打分,写评语,赛后每位裁判还会在第一时间拿到比赛录像,并在当晚写出执场报告,对哨音进行自我评价和执场总结。
    客观地说,在全场的呐喊声下,裁判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在此应该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辛苦点赞。

(孙秋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