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百味——做好体育记者的“分外事”

    所谓记者,一般理解其主要任务应该是,从事新闻采访,将所见、所闻、所思形成新闻报道传递给受众。然而,多年来从事新闻采访,尤其是在基层进行全民健身采访报道工作中的实际体验,除了新闻采访本身,事实上记者许多时候还承担着沟通各地群众体育工作的信息和经验交流,甚至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角色和任务。
    应该说,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各地体育部门都把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地方都结合当地的特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作为记者的工作,当然是亲临现场发现其中鲜活的亮点,归纳总结加以宣传报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新闻采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记者到处跑,见得多,其他地方在群众体育活动上有什么好的做法,给我们也借鉴一下。
    既然有需求,其实作为记者的我也很愿意分享。2013年11月,南充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在营山县举行,在最初的筹备阶段,当地组委会把全部比赛项目都安排在县城里进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与当地体育局领导的交流中得知了他们的这个竞赛筹备方案,马上联想到2011年成都市双流县举办首届运动会时,专门把一些比赛项目安排在乡镇健身中心、村农民健身工程的场地上进行,让运动会成为宣传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一次盛会的成功经验。因此,主动向他们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民健身工程,把篮球比赛放到村里进行。
    最终,组委会采纳了此建议,村头进行的篮球赛变成了当地村民的节日,每场比赛都被围得水泄不通。事后,当地体育局领导在向记者谈起这次比赛带来的效果时感慨地说,把比赛放进村社,放到群众身边,起到了以运动营造欢乐、发挥了体育构建和谐的作用;其次,通过比赛让更多的百姓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增强了百姓的健身意识,对于推广科学健身的方法,发挥体育场地设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2009年发端于重庆市北碚区龙车寺村的农村体育中心户,是当地体育部门为解决山区散居地区农民健身的一个创举,它利用喜爱体育锻炼又热心公益的农户,通过送去体育器材成为当地村民的一个小型体育活动“据点”,由于就近方便,因此深受村民朋友的喜爱。对此,我不仅通过撰写报道进行宣传,在平时的采访中也经常向各地体育部门推荐这一做法。现在,农村体育中心户不仅在重庆的乡村开花结果,数量达3千余个,还传递到了四川等地,成为点燃农村全民健身热潮的“星星之火”。
    作为一名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虽然这些看似分外的工作,但利用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和经验做法,能够把它传播和推广出去,为全民健身的熊熊之火添上-把柴,这其实也是一名体育记者分内的工作。

(邓红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