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前手拳技术或成中国队瓶颈
2015年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8月13日下午在乌兰察布体育馆落幕,东道主中国队表现不俗,夺得6金1银1铜的好成绩,基本实现了赛前的预期目标。然而,从中国拳手的技战术发挥看,尚有需要总结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3个奥运会比赛级别,更需要强化基本功,如前手拳技术的运用。
自2013年国际拳联修改规则后,从以前的打点计分变成职业拳击的10分制计分规则后,更加强调中近距离的对抗,因此对拳手的基本功和技术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前手拳技术的掌握运用。因为没有前手拳,从中远距离向中近距离过渡进行攻防就很难达到目的,也无法有效控制比赛的距离和节奏,为后续的进攻创造条件。
中国拳击以往受打点计分规则的影响较深,更多强调快速移动抢攻抢点,左右手摆拳运用较多,对前手拳作用认识不清,因此大部分拳手的前手拳基本上都是“虚晃比划”,无法体现前手拳的攻防作用,形同虚设,导致进攻手段单一,出拳后身体重心容易前倾,很难打出有威胁的组合拳。
虽然近两年中国女子拳击加强了前手拳技术训练,但从本届亚锦赛情况看,大部分中国拳手前手拳技术运用仍很难令人满意,影响了整个技战术的发挥。
例如,54公斤级拳手刘飘飘和57公斤级拳手高美美输给印度和乌兹别克斯坦拳手的两场比赛,都是在身高臂展占优势情况下,没有利用前手拳控制比赛的节奏和对手的进攻距离,被对手轻易进入中近距离后,只能一味与对方拼打,最终落败。
昨天半决赛中国拳手杨文璐、李倩、杨晓丽和王诗锦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她们在比赛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快速移动和身体晃动,但很多都是没有目的,并没有让对手上当,无端消耗了很多体力。同时,她们的前手拳使用还没有完全摆脱“虚晃”的初级模式。由于她们总是在移动跳动,身体重心较高,因此打出的前手拳既没有速度也无力度,起不到太大作用,形不成战斗力,身高臂长的优势没有体现。
另外,由于中国拳手前手拳基本上都是打一拳,很少连续打出两次以上,因此对控制对手的进攻节奏和进攻距离效果差,对自身后手拳进攻也很难创造有效的机会。
相比之下,奥运会银牌得主任灿灿前手拳技术运用比以前出色,因此她后手直拳进攻的机会也增加了。另外,69公斤级拳手谷红是目前中国女拳手中,为数不多能够在中近距离打阵地战的。她虽然移动不多,但身体重心保持很稳定,打出的前手拳很到位,有速度、力度极具突然性,吸引了对手的注意力,因此她的后手拳连续进攻效果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拳手在比赛中过于强调移动快速,显得有些慌乱,没有节奏变化,容易被对手识破进行反控制。世锦赛铜牌得主尹军花爆冷输给韩国年轻拳手,以及世锦赛75公斤级亚军李倩负于哈萨克斯坦拳手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亚锦赛是明年里约奥运会的一次练兵和热身,成绩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认真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在训练中加以改进,亡羊补牢。
(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