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体现的人本精神
伴着活泼、绚丽的广场音乐和舞蹈,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8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落下帷幕,在为期9天的时间里,多个民族联袂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颇为丰盛的民族文化体育盛宴:“马背民族”展绝技、号称“大象拔河”的押加、荡气回肠的独竹漂、别具韵味的民族式摔跤、趣味十足的高脚竞速和板鞋竞速、民族式“橄榄球”抢花炮、用脚玩的“台球”蹴球、广泛流传的陀螺和风靡全国的龙舟……
与一般意义上的篮球、足球等竞技项目有所不同,这些民族运动会中的表演项目大多取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经过艺术处理后加入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大大提升其观赏性和娱乐性,重在展示各民族独有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艺术形式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全国民族运动会不仅是各民族竞技传统体育展示的舞台,更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平台。
除比赛和表演项目外,民族运动会也是对各民族歌舞、服饰、风俗的交流展示,让人大饱眼福。精致华丽的服饰、独具匠心的表演、其乐融融的多个民族聚会让人深深感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丰富、多彩、博大、包容。
据统计,中国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之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可以弘扬东方体育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选择和文化全球化的挑战,不仅原有生存环境逐渐消失,而且西方体育也在强势渗透。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体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大家广泛接受的运作模式。奥运会、世界杯等一些影响极大的体育赛事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目前,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已达300余项,但这些项目绝大部分都是西方人的传统项目,其他国家和民族只能以抛弃其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传统文化为代价,在运动会上享受西方创造的“文明”。比如在竞赛规则的制定上,以西方人所崇尚的竞争和刺激为制定竞赛规则的标尺;在设置奖励方式上,遵循放大人的主体性这种西方人的价值观,把竞赛变成对“稀有”奖励的争夺,则无论多少人、多少队参加,冠军永远只有一名。
在西方体育观中,竞技场上的佼佼者被视作偶像,被人们颂之为英雄。竞技的结果、成绩、名次直接影响到做人的价值以及本身的尊严,竞赛的奖品也不再是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的橄榄枝花环,它会给人带来一身的荣耀甚至富有。西方现代体育提倡竞争,提倡超越对手,超越自然障碍,其活动是在相互较量、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一点与东方人或世界上一些其他民族的体育精神是不同的。
东方民族更多的是强调体育对于身心的愉悦性、审美性、娱乐性,而忽视单纯的竞技性。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有着自身丰富的独特精神,譬如其自娱性、审美性、共同参与性,“胜固可喜,败亦无忧”,把胜负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磨砺,对人格完善的一种促进。这是一种极其人本精神的文化传统。
体育全球化与经济、文化全球化一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民族体育,在全球化的国际性趋势中,也面临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顺应融入全球化的大趋势,但这并不等于将其纳入西方文化的轨道中,而是要坚持自我立场、自我精神、自我文化,不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而是积极探索适合本民族和国家体育发展的方式,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坚持固有的人本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