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视角——里约冲金需要靠“硬实力”

    2015年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日前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曲终人散,东道主中国队收获6金1银1铜,超额完成了赛前金牌目标。但从备战和着眼明年里约奥运会的角度讲,此次中国队先后在60公斤级和75公斤级等两个奥运会级别与金牌擦肩而过,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和打击。
    这个残酷的结果再次警示我们,明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拳击竞争将更加残酷激烈,中国队要想在3个级别上冲金争银争铜有所斩获,就必须具备高人一筹的“硬实力”,否则免谈。
    在去年韩国仁川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上,中国拳手李倩和尹军花先后获得奥运会女子75公斤级银牌和60公斤级铜牌,这个成绩在亚洲傲视群雄,极大鼓舞了中国女子拳击的士气和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冲金争银争铜的信心。
    因此,在本次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前,无论是拳跆中心领导还是备战本次比赛的3个奥运会重点级别拳手,都把夺金视为不二的目标显然是有道理的。
    然而,除重返拳坛的伦敦奥运会女子51公斤级银牌得主任灿灿过关斩将如愿夺冠外,尹军花半决赛爆冷输给后来夺冠的韩国无名拳手吴延智,李倩在决赛中占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被判输给了哈萨克斯坦拳手沙基莫娃,继2013年全运会、去年韩国仁川亚运会和去年韩国济州岛女子拳击世锦赛之后,第4次扮演“老二”的角色,让观战的内蒙古拳跆中心主任朝鲁流下难过的眼泪。
    体育比赛虽然不能以“胜败论英雄”,但它毕竟是平时训练的一面镜子,需要通过比赛的平台展示出来。胜了不是什么都好,败了也并非一无是处,重要的是通过总结,看看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哪些技战术没有发挥,哪些发挥得还不够,哪些发挥得很好,为什么?是训练的问题,还是临场指挥的问题?是思想上对对方重视不够,低估了对手?还是自身技战术和实力上的确有差距?包括教练和拳手,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味地抱怨裁判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还是从自身找原因找答案。
    当然,问题找到后,下一步是如何通过何种方法手段来解决,这恐怕是最难的。因为包括任灿灿、尹军花和李倩都是老队员了,有些技术动作早已成为习惯,有些打法也基本定型了,改起来很难。但如果是基本功,如前手拳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就必须补上,甚至是恶补。因为在拳击技术中,前手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承担80%的进攻和20%的防守;后手拳的作用20%是进攻,80%是防守。
    虽然这个在拳击谚语中被称为的“黄金比例”在现实拳击比赛中前、后手拳攻防比例未必精确到80%和20%,但仍能说明前手拳的重要作用。以往中国拳击界对前手拳的作用缺乏了解,导致在训练中忽视,影响了技战术水平发挥,教训很多也很深刻。此次参加亚锦赛的大部分中国拳手的前手拳技术都不扎实,甚至欠缺,也包括几位奥运会重点级别拳手。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拳手前手拳技术不解决,在明年里约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夺铜的目标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当然也达不到“硬实力”的标准。而这种“硬实力”的标准就是:要想获得里约奥运会的金牌,那么无论什么类型拳手,都不在话下;要想获得银牌,那么除了冠军外,其他人都能够完胜;要想获得铜牌,那么打不过的只有冠军和亚军,其余“全灭”。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目标太高太难了,说的容易做的难。但真要想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所作为,没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肯定是不行的,就像目前正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方队官兵一样,每个动作,每个步幅,每个踢腿高度,差一厘米都不行。这就是阅兵官兵的“硬实力”。
    中国女子拳击只有达到这样的高标准和“硬实力”,才能在明年里约奥运会上充满自信,才能靠拳头打败对手,才能将胜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裁判。否则,“差不多”,“大概其”的标准,只能让拳手心情紧张,难以发挥最佳水平,将命运交给裁判,结果自然不会好。
    如果没有这种“破釜沉舟”和“知耻后勇”的决心,是万万不行的,因为里约奥运会女子拳击争金夺银夺铜的残酷激烈比赛,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应该说,此次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已经给中国队上了难忘的一课。

(杜文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