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能打消中超中小球队“亚冠恐惧症”?

    近期世界足坛发生了两件事情:其一是体奥动力以创纪录的80亿人民币的天价拍得未来5年中超联赛版权;其二则是德甲球队门兴格拉德巴赫征战欧冠之后国内联赛战绩惨淡,5场比赛五战尽墨,主帅黯然下课……
    简单看,这一东一西两桩足球事件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却可以产生一个有趣的话题——中超、中超球队有钱后,是否会彻底打消中超中小球队的“亚冠恐惧症”。
    虽说很多中超球队不愿意承认,但很多中超球队进入洲际赛场后国内联赛成绩一落千丈也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深圳健力宝在亚冠赛场高歌猛进,杀入半决赛,但国内联赛排名只在10名开外;2011赛季,河南建业首尝亚冠滋味,可国内联赛排名直线滑落到了第8;更不用提2013赛季的江苏舜天了,前一赛季他们还是和恒大杀得昏天黑地的“超级黑马”,可一遭遇双线作战,险些落得降级的尴尬结果。如此这般,中超江湖中盛传的“中小球队宁愿故意输球也不愿意参赛亚冠”的传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中超独有,上文提到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就是最新的例证:作为德甲赛场的中小球队,他们或许能够在一个赛季表现不俗,可人员贮备、经济实力严重不足的他们参与欧冠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内联赛战绩受损。在门兴之前,2003—2004赛季的西甲球队维戈塞尔塔就在杀入欧冠16强的同时黯然降级;2006—2007赛季的意甲球队切沃以及2011—2012赛季刚刚签下中国赞助商的西甲球队比利亚雷亚尔也是因为受到双线作战的牵绊以“欧冠球队”之尊,只能委身下赛季的低级别联赛。
    其实无论是中超还是欧洲五大联赛,中小球队想要在洲际赛场、国内赛场寻找到平衡都是“难于上青天”的问题。
    而80亿版权资金的到来,势必会大幅提升各中超球队的资金分红,考虑到本赛季中超转播收入只有8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各支球队分红也聊胜于无,80亿元,平均每个赛季16亿元的转播收入刨除成本分配到每支球队头上将至少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一数字,足以让中超球队,尤其是中小球队完成从阵容到建设上的全面升级。
    阵容上的提升是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引进高水平外援。当然在中超整体收入提升的情况下,中超内部竞争激烈程度也会提升,但球队“硬实力”的增强还是会强化中小球队征战亚冠的底气,如果当中超中上游的球队也能引进孔卡、吉安级别的外援,那只能派出二流外援和本土球队的日韩球队有什么可怕?
    而在阵容之外,大笔的热钱还有助于球队加强自身的建设。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就说:“相比于引进大牌外援,俱乐部的梯队建设、青训设施、职业化程度上的提升更加重要,这有助于中超球队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钱不是万能的,但在早已被金钱裹挟的足球世界,钱却可以实实在在改变很多东西。但愿80亿元的到来真能打消中超中小球队的“亚冠恐惧症”,进而提升中超的整体水平和品质,让我们自己的联赛驶上健康、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