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足球——不妨重启“雅凯模式”

    战平中国香港、兵败卡塔尔,已经耗尽了佩兰仅剩的一点“亚洲杯红利”,虽然从各方汇总的消息看,中国足协不会立即结束和法国人的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国男足国家队和佩兰已经没有未来。
    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考虑,是时候为中国男足国家队甄选下一任主教练了。
    简单来看,不外乎两种选择,其一是本土教练,其二是外籍教练。本土教练的好处在于对于中国足球、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情况相对了解,适应期不会很长,对于球队的把控、调整也会做得更好,像本赛季带领河南建业取得不俗成绩的贾秀全、也曾取得过不错的中超带队成绩的马林以及近期曝光率颇高的李铁都是不错的人选。外籍教练则可以考虑更加大牌的人选,虽说如果无缘世界杯决赛圈,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男足国家队将没有比赛可打,但“中国”对于很多足球教练来说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目前赋闲在家的很多教练都希望和中国足协进行深入接触,这其中,甚至不乏马丁·约尔、希丁克这样伟大的名字。另外在中超赛场证明过自己的洋帅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曼萨诺。
    可无论是本土教练还是外籍教练,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都无法根治,那就是仍旧无法为中国足球摸索稳定、一致的技战术风格。
    中国足球近些年的萎靡,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永远逃不开的一点,应该就是思路的混乱:高洪波卸任之后,先是找了西班牙教练卡马乔,其后又选择了来自法国的佩兰,除了同是欧洲教练,两名外籍主帅在技术战、执教风格上其实没有任何延续性,与其说是治病救人,还不如说是病急乱投医。
    从这个角度考虑,或许“雅凯模式”最为适合如今的中国足球。
    1992年进入国家队教练组之后,雅凯其实并未介入太多国家队具体事务,而是将大量时间、精力都用于在克莱枫丹基地挖掘、培养有潜质的足球苗子。几年下来,雅凯已经找到了多位“希望之星”,而他们也最终和从小带自己的教练一起登上了1998年世界杯的冠军之巅。相比于世界足坛惯常的“以世界杯周期聘用教练”,“雅凯模式”或许见效不会太快,但对于一国足球风格打造、优秀球员的培养绝对是有利的。
    其实之前中国足球就曾做过类似“雅凯模式”的尝试,那就是克劳琛治下的“08之星”。尽管这批球员最终没能在北京奥运会取得出色战绩,但至少涌现出了以郜林、冯潇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球员。
    一旦中国男足止步俄罗斯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我们唯一的资源就是时间,与其重复错误,倒不如给新任教练更多时间,让他真的从基础做起,为中国男足国家队甚至中国各级、各支国家队都制定好可供操作的发展蓝图,让中国足球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甚至远期目标不再只是一纸空谈。
    过去,我们总说“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但这次,如果无缘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其实很多,在很多的时间里如何纠错、如何励精图治,中国足球需要深思熟虑。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