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这里是国手的“孵化基地”

    排球青少年训练工作是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基础。结合新命名的41所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总局排管中心近年来积极开展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等活动,诸多明日之星和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此活动中涌现出来,成为基层排球队乃至各支国字号球队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2009年-2016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2013年8月,总局排管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并依据体育总局印发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认定办法和认定条件《实施细则》,制订开展新一轮奥运周期“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经过对上报体校的自评、复评和统评,2014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等41个单位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4-2017年)”。根据统计数据,这41所基地共有1076名男运动员和1101名女运动员,教练员学历近九成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平均占地面积达到九万余平方米,从软件到硬件方面都为培养中国排球后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基地,怎样以此为基础促进全国排球后备人才的交流、提高,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活动应运而生。一组此前较少有人关注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对于中国排球的重要作用。根据统计,截止2013年,排球中心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全国高水平人才基地训练营活动。在2007年训练营队员中,有14人入选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2009年训练营有18人入选,2010年有7人入选,2011年有8人入选。在2015年新一届中国女排26人大名单中所有19名九零后运动员和现役国青、国少选手均参加过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活动。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排球世界冠军的“孵化基地”。
    2015年8月1日至8 月14 日,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男子训练营活动在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举行,女子训练营活动则在随后的8月26日至9月7日于同地举行。此次训练营汇集了全国男、女排队伍各19支,有234名男子运动员和236名女子运动员参加。在男子运动员中,1999年及以前出生的人数有42人,占18%;2000年出生的有90人,占38.5%;2001年出生的有71人,占30.3%;2002 年及以后出生的有31人,占13.2%。女子运动员中,1999年及以前出生的人数有33人,占13.98%;2000年出生的有65人,占27.54%;2001年出生的62人,占26.27%;2002年及以后出生的有76人,占32.2%。可见,参加此次训练营的运动员年龄很小,大多训练年限较短,训练起点还不高。
    在今年的训练营活动中,组织者首先按照教学训练大纲对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测试和身体素质测验,通过对身高、体重、手足间距、指间距测试以及助跑摸高、半米字移动、双摇跳绳、立定跳远和30米跑测验,积累了数千个数据,进一步摸清了我国少年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现状,为教练员制定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方案和选材、育才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表明,参加此次训练营的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1.84米,最高达到2.04米,身高达到1.90米以上共计57 人,其中2米以上有4 人。女子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75米,最高1.91米,身高达到1.8米以上共计58人,其中1.85米以上有12人。男子运动员的助跑摸高平均值为3.12米,最高为3.52米,达到330cm 以上共计13人;立定跳远最高值2.95米、半米字移动最高值15.12秒、30米跑最高值3.93秒、双摇跳绳最高值72个。女子运动员中,助跑摸高平均值为2.75米,最高为3.06米,达到2.9米以上共计27人;立定跳远最高值2.54米、半米字移动最高值16.31秒、30米跑最高值4.21秒、双摇跳绳最高值104个。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我国基层体校相对较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和身体素质训练,有较多运动员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突出,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在随后的时间里,训练营为平时较少实战机会的青少年运动员安排了十余场比赛,组织了教练员进行理论交流和业务学习,还为运动员安排了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活动和文化作文考试等。
    虽然通过2015年的训练营活动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各省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发展还不均衡,球队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员的理论水平、执教水平、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此次训练营活动,诸多优秀青少年选手和从事基层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教练员相互之间增强了交流,并从中有所收获和提高。期待在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排球国手们能够从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活动中起步、成长,并最终走向国际赛场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

(苏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