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是广播操老了 还是时代变了

    从第一套到第九套,广播体操到今天已经64年了,也就是说过了花甲之年,对人来说就是步入老年了。但若以2011年问世的第九套广播体操计的话,则它又异常年轻。宏观已老,微观尚幼,但生机勃发的微观多多少少却又已显“未老先衰”状,这就是陪伴几代人的广播体操的现状。
    无论是本报多地记者的走访调查,还是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接触,实事求是讲,目前广播体操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都与国家层面的初衷有相当差距。当下,广播体操的主要受众基本上是在中小学校,尽管也有湖北省财政厅、北京利生体育商厦及内蒙古呼和浩特部分街头店铺等处的拥趸存在,但占比实在是太低了。据有关方面的抽样调查显示,除中小学校外,目前我国广播体操的普及率(每天最少做一次)不到15%,农村地区更是不到1%。
    广播体操全盛时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是一项全民性的体育运动,不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都定时播放广播体操音乐,甚至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喜剧影片《满意不满意》里,商场职工学做广播体操是个重要内容,女领操员甩辫子的动作被男主人公误作广播操动作,成为影片的一个经典桥段。即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些生产队都有农间休息做广播操的安排。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从时间到空间,广播体操都越来越受到挤压。记得记者1987年到国家计委、广电部、建设部等国家机关作广播体操的专题采访时,发现能够坚持在上下午的工间操时间做广播操的单位,已经不多。部委机关的工会干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表示,由于工作任务加重、室外场地被停车场挤占等客观原因,导致做广播操的人逐渐减少。而机关单位曾一直都是广播体操的主力军。
    时代进入新世纪,尽管从国家体委到国家体育总局,更新广播体操的步伐从未停下,从培训骨干到举行比赛,也是不遗余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甚至挤出宝贵的时段复播广播操音乐,可是都已无法重现昔日全民做操的盛景了。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城市,寸土寸金,体育锻炼场地被蚕食挤占的情况司空见惯,能有一块集体做操的空地是件极其奢侈的事。记者有次去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办事,适逢工间操时间,该中心的人员都是在狭窄的楼道里“一字码”做操,空气不好不说,胳膊腿都不能完全伸开。其次,人们工作繁冗无暇出屋锻炼。再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个性化、多样化的锻炼方式越来越多,人们的可选项增多,广播体操不再是工间操的唯一。而在农村,由于生产所有制形式的改变,集体出工的模式不再,适合团体形式的广播体操也就自然消遁。
    环顾四下,中小学校一直是广播体操矢志不渝的忠粉,成建制地捍卫着广播体操的生命,演绎着它的意义。然而,即使如此,它的纯度也开始受到挑战,比如,有的小学简单化地为适应时代变化,将广播操改良成男女学生的交谊操,不伦不类,也不知寿命几何。还有奇葩的,日前湖北某高校为应付比赛,竟出现数千学生连夜排练广播操的盛况,广播体操也成了应试应景的工具。
    《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操和业余健身活动”。工间操虽不是广播操的代名词,但却是广播操最好的平台,并且有过遍及华夏的辉煌。世易时移,适者生存,今天,64岁的广播体操如何更好地走下去,显然不仅是体育理论工作者的科研课题,也是全民健身的实践方向。

(史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