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传统武术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今年的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比赛中,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5大流派的传统太极拳套路被列为规定、双人和团体比赛项目,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这几年一直强调专业队要重视传统武术的精神看这种做法不难理解。事实上,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的促进和帮助已经在运动员身上得到了体现。
    本次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著名武术家钱源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专业武术运动员一度曾只是围绕难度演练套路,他们对传统太极拳了解非常少,在继承传统上也比较薄弱,这也导致外界认为他们只会练难度,而一直到现在这种看法都还存在。
    本次赛事总裁判长、厦门大学教授林建华也说,有一段时间,民间传统太极拳师傅对武术专业运动员打传统拳法有些看法,认为这些孩子不具备他们本门拳法的基本功。不过目前专业队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据他所知,像福建这样的武术队在习练陈、杨、吴、武、孙等传统太极拳时,会请一些民间传统拳师进队辅导,福建队曾多次专门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请过陈氏太极拳的老师来队教学。林建华认为,尽管目前专业队员与民间拳师相比,在传统拳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但在差距在缩小。
    前几年,钱源泽曾专门在专业队全国集训时讲授并指导了传统太极拳。他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专业队在对传统太极拳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力度还不够,但毕竟是在提高中。这几年的太极拳赛事内容上更加丰富,加大了传统太极拳的比重,这样的比赛更加好看,也迫使运动员、教练员去加大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
    钱源泽说,习练传统太极拳对于运动队会有提高,例如现在运动员的动作内涵比过去有明显提高。他认为,从能力、素质上看,专业武术运动员打传统拳没有任何问题,只是需要在技术上继承,只要下工夫,打出来肯定非常漂亮。过去运动队在这方面的欠缺,很大的根源在于教练,一些教练自己对传统项目就不甚了解或不重视。他说,目前来看,陈杨吴武孙5大传统太极拳中,各队对陈氏、杨氏掌握得比较好,另外三种还不是太理想。例如比赛中有的队员在习练孙氏太极拳时,一些动作做得根本就不对,有的动作甚至是其他门派的动作,这肯定是教练的原因。
    林建华也认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非常大,“竞技武术是从传统武术中演变和发展出来的,传统武术讲究技击等实用的东西,但竞技武术则注意展示体育的内涵和精神,从形式上看,竞技武术改变了很多,但它基本的素材都是取材于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基础和根。”他说,过去一段时间,专业运动队的教练和队员将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切割得比较厉害,所以导致竞技武术套路编排出现了舞蹈化的倾向,也引起了民间武术习练者的反感。
    这几年,总局武管中心从制度上对专业运动员习练传统武术做出了规定,林建华认为,这会有效解决目前一些项目运动员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提高的瓶颈问题,汲取传统武术的营养。“运动员在速度、弹跳、力量均达到极致时,再想提高只能从武术内涵上想办法,这些都需要从传统武术中提取。”林建华认为,从这几年在一些比赛可以发现,一些运动队重视传统武术项目,对于他们竞技水平很有帮助。
    林建华说,目前对于传统武术项目,裁判队伍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理解,要用竞赛杠杆去鼓励队员去钻研、习练真正的传统项目。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