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静态生活少一点 体力活动多一点

    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大多数的调查研究都只关注于学生的体力活动,却忽视儿童青少年的静态生活。静态活动是指能量消耗极低的活动。此次测评就将静态生活方式作为一项调查内容,结果显示:上海青少年儿童每天“静态生活方式少于2小时”的平均仅占一成左右。
    上课和做作业这两项占中小学生全部静态时间的大部分,此外,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是主要的静态生活方式。静态行为与体力活动相比,更加难以控制,一旦控制不好,影响严重的将会持续到成年时期。生命在于运动,通过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并且能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与心智发展的阶段,体力活动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维持健康的肌肉骨骼系统,另一方面可以预防某些疾病。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可以达到控制体重,使身体脂肪最小化,这样就能维持良好的身体成分。静态行为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如果长期处于较多的状态,容易造成中小学生的超重与肥胖。因此,静态行为的增加也是造成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又一重要因素。
    除生理健康外,体力活动还能推动中小学生思想与社交的发展,而且医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焦虑。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社会交往,与他人友好往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人们心理健康发展。适度的体力运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疲劳,从而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那么,如何让中小学生减少静态生活,增加体力活动?
    父母以身作则,为中小学生做好榜样可以给予中小学生正能量,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体力活动中来。父母的行为存在着极强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能够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活动行为。父母参与体力活动与中学生参与体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成正比的。除了父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同龄人的活动模式也是极为重要的。有研究显示,好朋友的活动模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程度比父母的活动模式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另外,也要让儿童青少年自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提倡合理的睡觉时间,充足与质量较好的睡眠可以让中小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充沛的精力加入到体力活动中。
    作为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体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孩子们动起来,高效率地运动起来。在客观环境上,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儿童青少年多提供适合的体育场地和体育组织。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让孩子动静相宜,健康快乐成长。

(陆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