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申办亚洲杯——亚洲杯二三事

    去年岁末,中国足协发布《中国足协关于承办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的意见征求函》,针对申办2023年男足亚洲杯赛向各地方会员协会征询意见。这不禁让我想起12年前参与2004中国亚洲杯组织工作的往事。
    那是中国首次承办亚洲杯足球赛,我受邀到北京赛区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工作。随着赛期日益临近,尤其进入2004年后,赛事组织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宣传工作不仅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报道亚洲杯赛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而且还要依托当地许多市政设施为宣传平台,让民众感受亚洲杯的浓烈氛围。在各项宣传措施中,有一项是要在亚足联官员、工作人员及各参赛队途经的主要干道两侧悬挂亚洲杯宣传旗帜。在此之前,赛区组委会要准确掌握道路两侧的电线杆数量,以备量身订制旗帜,避免资金浪费。当年,我负责统计的路段是东直门外斜街。那时,东直门长途汽车站位于这条路上,路况复杂,电线杆的分布也比较杂乱。记得去现场统计那天正赶上“桑拿天”,人不动尚且汗流浃背,一旦动起来,滋味可想而知。当我从东外斜街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再返回起点,两次统计数字竟然不同。为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我又在这一路段往返两次,直到确认这条街上的电线杆数量一致。
    2004中国亚洲杯定于当年7月17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为给参与本次赛事报道的记者提供最佳服务,赛前从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招募了近百名志愿者。面对即将开幕的比赛,参与筹备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没有太多经验,一切需要边摸索边推进。
    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时,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以他1990年参与北京亚运会志愿工作的经历现身说法,其中他讲到的一个细节让我难忘。他说,他当年是一位鼓号手,由于还是一名学生,所以对亚运会特别好奇。但在亚运会前的训练中,“克制自己”是训练内容之一。他之所以向志愿者讲自己的经历是因为在提供新闻服务中,志愿者必须克制自己观众比赛的欲望,如果被比赛吸引,服务工作的质量必然要打折扣。也许是听了这位“鼓号手”的“传奇”,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新闻宣传部的每位志愿者都恪尽职守,为赛事获得圆满成功做出了各自的努力,这对于那时20岁上下的大学生而言,难能可贵。
    2004中国亚洲杯举办时,正值盛夏,虽然比赛在晚间进行,但几万人齐聚工体,散发的热量之大可以想象。每天工作结束都近午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衣服都是湿湿的,犹如刚刚洗完澡。
    现在,我们又要申办2023年亚洲杯,12年前的经验势必会对这次申办发挥积极作用。当然,这些同样会成为我们未来申办世界杯的宝贵财富。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