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不扩军的中超只是张“煎饼”

    恒大亚冠再夺冠、中甲至少6队冲超你死我活、中超版权卖出80亿天价、几将多支巴甲主力阵容买空、本土球员纷纷身价近亿……正当中超扩军成火烧眉毛之际,某媒体权威文章却找出“温差、时差太大,赛程过密”三大中超不应扩军理由。
    先以3月前、11月后东北太冷为由将延长赛季时间之可能“杀死”,再以赛季8个月内赛程过密、无法增加轮次将“加轮”之可能杀死,但文章结论却是“中超暂不宜扩军”。
    这仨条件明摆着属不可改变,作者意思其实是“永不扩军”——中超今后只能16个队了?
    若中超扩军到18个队,为什么不能二月底两轮、11月初两轮比赛长春、辽宁和延边球队去南方打客场?温差大是劣势、同时亦是优势?6—7月南方、甚至北京近40度桑拿天,东北三省球队全打主场,正好客队、球迷也全避了暑,何乐而不为?
    不就排赛程麻烦点吗?2014赛季哈尔滨毅腾因主场太冷先打6个客场属“被动个例”,但亦可成“主动普遍模式”?毅腾该赛季末降级更多因实力不足,因为前一年中甲毅腾也曾开局7连客,却4胜2平1负、赛季末冲超成功。
    所谓“三大理由”,“温差大”一经解决,另俩理由当即风消云散、不复存在。
    中甲深圳新疆要飞5小时,为国内最远,与NBA球队纽约洛杉矶东西部间飞5—6小时不相上下。中超北京飞广州两个半小时,与欧冠客场飞机、五大联赛客场火车时间差不多,距离不是问题。
    就目前中超赛程密度来说,也就恒大稍密集些。中超30轮、亚冠打到决赛14场、足协杯进决赛8场、世俱杯3场,共55场,与巴萨、曼联等欧洲豪门的近70场还差不少。但中超其他队则少太多,4支打亚冠队约40场、不打亚冠只有34场左右。一赛季8个月约35个周,平均一周一场,对靠出场费和比赛奖金“生活”的职业球员来说,纯属“吃不饱”、“资源极大浪费”?中国篮排球职业联赛亦如此,NBA常规赛82轮,CBA32轮。排球联赛赛程仅三个月,都该转为半职业了?
    并非同行“内讧”,而是不辩不明,缺乏公开讨论和科学决策的顶层设计一直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软肋。
    13亿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甲A12个队竟打了10年,中超14—15个队3年,2007年至今16个队已8个赛季,扩军一直如“老太太赶集”般磨蹭。中超扩军需有中甲、中乙、业余联赛的塔基支持,但低级联赛扩军亦需中超拉动。至今不见明年任何级别联赛扩军,中超欲扩军最早要2020年了——太滞后了?
    是否应早早设计个四级联赛大框架和时间表,从业余联赛扩军始循序渐进,再根据发展随时调整。2016年业余联赛分4个大区各10支队,前两名出线争全国冠军,前4名升中乙。2017年中乙18个队赛季末前4升中甲,2018年中甲前4名升超,中超只两队降级,2019年成三级职业联赛全18支队后,每级别3支队升降。
    或,“非常时期非常手段”,2016年直接中甲4队升超,中乙4队升甲,中超豪门恒大、鲁能、国安、绿城二队中选两个队直接去打中乙(如皇马、巴萨青年队打西丙)……2017年即完成三级职业联赛各18支队框架。
    中超、中甲从不见20岁下球员,中超扩军可使各队必须挖掘年轻队员,或中乙取消每队每年只能转入5名以内25岁上球员规定后,是否可增设类似每场比赛场上须有两名19岁以下球员的规定?任何一项科学、符合发展规律的顶层设计都会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决策前充分讨论必不可少,像那种为世界杯取消升降级、只有一队降级的“弱智设计”不仅是不作为、“懒政”,而且还是“犯罪”。
    虽版权费已达5年80亿,但中超不扩军只是张“煎饼”,大、味道不错,但太单薄。一个扩军后更立体、更丰满的三级职业联赛应是拉动整个中国足球发展杠杆的“满汉全席”。先有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谱,再做出满盘佳肴,而非切菜时都没想好怎么做——那还能吃好?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