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绝对的“真空”滋生绝对的腐败
“真空”下,就连生命力最顽强的细菌都难以长时间存活,但“真空”的国际足联,却滋生了附骨之蛆般的腐败。
去年底,国际足坛两位大佬布拉特、普拉蒂尼被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处以“禁足”8年。一时间,媒体、球迷欢欣鼓舞,认为二人下台后,足球将重归美丽。
但事实上,憧憬绝非那么美好。
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国际足联近年的“腐败名单”:
2011年,亚足联前主席哈曼因贿选被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处以终身“禁足”。
2012年,瑞士法院公布“ISL腐败案”详情,国际足联前主席阿维兰热、巴西足协主席特谢拉均参与其中,甚至连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因为“知情不报”被警告。
2014年,贝肯鲍尔因不配合国际足联的调查,被道德委员会处以90天“禁足”。
2015年,美国司法机构以行贿、索贿的理由逮捕了中北美和加勒比海足联前主席杰克·沃纳、杰弗瑞·韦伯、南美足联前主席菲格雷多、美国足协前副主席查克·布拉泽等人。
单一的腐败往往只是个人行为,但集体腐败大都是体制、机制的原因。
国际足联自1904年创立以来,一直以“非盈利性民间组织”自居,也一直游离于现有司法体系之外,但百余年过去,足球不但从产业工人茶余饭后的游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能赚钱的运动机器,国际足联也成为行业内的“独角兽”,仅2014年巴西世界杯转播权一项收入,国际足联就进账数百亿美元。
可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因其特殊的身份、定位,不但不受所在地瑞士司法机构监管甚至也不受世界上其他组织、国家监管,如果不是美国方面声称2022年世界杯竞选过程中黑金是通过美国账户转账,或许此桩“窝案”还会继续留存。
都说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但国际足联已不是“权力”的问题,而是成为“真空”地带,哪怕该组织2006年像模像样地设立了一个号称“独立”的道德委员会,但终究也是隶属国际足联,通过内部的“道德”监管一个富可敌国的足球王国,滑天下之大稽。
从这层意义上讲,无论是现在的布拉特,还是普拉蒂尼,抑或是阿维兰热、杰克·沃纳以及无法避免的后来者,无非都是国际足联体制、机制的牺牲品。在如此氛围、环境下,独善其身更像是讲给孩子听的童话。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