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超外援——带你解读“埃尔克森经济学”

  最近有个段子,说是中超球队中负责球员转会的老几位都得考个经济学的学位,不然动辄七八个“0”的球员转会身价任谁都会看着眼晕……
  这不,恒大昔日“锋霸”埃尔克森就以1850万欧元,折合1.32亿人民币,一串“0”的高价转会上海上港。
  此消息一出,迅速在中国足坛引发震动:虽说埃尔克森的身价不如江苏苏宁从切尔西挖来拉米雷斯花出的2800万欧元,但作为一名“中超外援”,埃尔克森过亿的身价还是多少令人有些意外。
  要整明白这件事,三条经济学原则可供参考。
  其一是吉宁定理。美国多布林咨询公司总裁吉宁提出,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就在很多人认为上港的选择是“错误”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用自己一以贯之的思路证明所谓的“错误”并没有错——自上港集团接手昔日沪上排名第二的球队之后,一直以大手笔的投入为重装上阵的新球队保驾护航,也的确帮助球队达到了之前不曾企及的高度。由于恒大曾在中国足坛走上过巅峰,上港方面一直以跟随恒大、模仿恒大、挖角恒大为一贯策略。如今,上港阵中已经有球员孔卡、孙祥,队医科迪,翻译翁书荡等多名“恒大系”人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帮助上港迅速完成了实力、气质的双重擢升。
  埃尔克森作为昔日恒大的锋线主力,其能力有目共睹,虽然上赛季受制于伤病,“埃神”的状态有所下滑,但在世俱杯的赛场上,面对巴萨、墨西哥美洲这样级别的对手,埃尔克森同样展现出了之于球队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以1850万欧元的价格买进一个不需要更多磨合,和现有球员熟悉默契,成功可能性更大球员的风险,远比花同样的价格但风险不可控的外援来得要小。
  一味重复、复制,在强调创造性的足球场上或许会被诟病为“错误”,但上港却在用自己的战绩表明,这样毫无来由的“诟病”,其实才是最大的错误。
  其二是曼昆原理中“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的内容。
  上港坚信引进埃尔克森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恒大方面其实也认可巴西人的价值,如果不然,也不会在去年为其送上全新的四年合同。恒大方面当然可以用到手的1850万欧元买进全新的外援,但势必要承担外援无法融入球队、发挥不出最佳水平的风险,毕竟巴里奥斯、罗比尼奥的前车之鉴也是有的。
  简单说,为了让恒大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上港不得不付出1850万欧元的价格以及埃尔克森在与恒大的比赛中无法上场这一风险的“成本”。
  谁赔谁赚,还需要下赛季的比赛来检验。
  最后一条原则,就是经济学领域或者说普世概念中大家公认的原则:存在即合理。既然上港愿意买,恒大愿意卖,还有什么问题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