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校园足球迎来关键一年

  风风火火的中超俱乐部频频抢占头条,新赛季伊始,万众瞩目的中国职业足球将在新的一年里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备受期待。与此同时,校园足球的工程也在另一边继续迈开前行的脚步,一举一动所获得的关注或许难与中超土豪相提并论,但却无不关系到足球事业的未来。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的校园足球工作要点。新的一年,首批认定的80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会每周拿出一堂体育课来教足球,由经过培训的校园足球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我们依稀看到,曾经一度远离孩子们的足球运动,将随着足球课的落实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足球被放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校园之中,校园体育流于形式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何让“每周一堂足球课”不在宣言和口号中流于形式?在专业师资的保障下,结合即将问世的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足球课的质量似乎有理由得到信赖,但教学的效果仍然需要一套有力的检测机制。对于竞技性、参与性极高的足球运动而言,没有比比赛更好的考场。在每周一堂保质保量的足球课之外,唯有建立起完善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给孩子们提供在足球场上实际参与、竞技的空间,把足球课上所获得的内容实际应用起来,并通过围绕比赛进行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巩固,足球课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初步建成与校园足球教学相配套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让每一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都能有效地参与,应当是眼前校园足球工程的另一关键任务。
     有了比赛,就不得不关注成绩的话题。既然校园足球联赛的成绩是检验校园足球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必定会出现很多人趋之若鹜,为追求成绩而急功近利的情况。恰恰足球又是最需要脚踏实地的体育项目,一些人为了节约成本,一味追逐成绩、政绩,例如只抓苗子、搞精英化的队伍,势必将破坏足球运动赖以生存的良性土壤。在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比赛工作的同时,有必要同时出台相关的规范机制,确保校园足球良性、健康发展。
     无论是足球课还是校园足球联赛,如此大规模地走进校园、走近孩子,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新生事物,规模庞大,千头万绪,在进展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并非不能接受,要积极面对、深入研究。已经经过培训的上万名校园足球教师,接受了短期的培训,马上就将来到校园足球的教学一线,大部分无疑也是“新人”,甚至未必是球迷,他们还需要教学实践的不断磨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还应该对获得了教学经验的师资进行再培训,逐渐打造出一支过硬的校园足球师资队伍。
     中超联赛的土豪模式已经完全开启,校园足球在经过细致的酝酿后,也将在2016迎来真正阔步向前的关键之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